逢侠者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逢侠者》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遇侠者的情景,前两句通过荆轲、剧孟等历史侠士的典故,表现侠者言行中透露出的不凡气质,后两句刻画与侠者言谈不尽而夕阳下侠者离去的场景,进一步升华了侠者的英雄形象。诗中展现了侠者的慷慨激昂、不慕名利的形象,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侠义精神的崇敬与向往。整首诗诗句简短,结构紧凑,声韵昂扬,读来令人振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燕赵(2)悲歌士(3),相逢剧孟(4)家。

来自古燕赵地区的行侠尚义的壮士,在汉代的大侠剧孟的家乡洛阳相逢。

寸心(5)言不尽,前路(6)日将斜(7)

方寸之心道不完乎生遇到的不平事,直到夕阳西下,这才分手各奔前程。

注释

(1)侠者:即剑客,又叫游侠。古时指那种重信誉、轻死生,勇于帮助别人的豪侠之士。

(2)燕赵:均是战国时的国名,在今河北省以及山西省东部一带。

(3)悲歌士:即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古时燕赵之地,侠客剑士比较多,如荆轲、聂政等。其事迹带有慷慨悲壮的色彩,故称“悲歌士”。

(4)剧孟:西汉时洛阳人。以任侠闻名,常仗义疏财,拯人危难,在中原一带影响较大。

(5)寸心:人们的心。因心只有方寸大故言寸心。这里指倾心的意思。

(6)前路:前面的路途。

(7)日将斜:夕阳已经西斜,指天色将晚。

创作背景

从诗意可知,钱起在洛阳道上与一个侠客相遇,因互相倾慕,意气投合,便在临别时作这首诗相赠。传统的游侠诗具有虚构的特色,《逢侠者》这首诗可能也沿袭了这一手法,所以侠客相逢的场面大概是虚拟的,目的在于借颂扬游侠而感慨时事。

文学赏析

路逢侠者,意气感发;短章抒情,激昂慷慨。读后使人肃然起敬。游侠这类人物,自古有之。虽然,先秦的墨家思想和侠义精神,从汉代以后只能成为民间的信仰与活动,但侠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重要的精神动力。正因为如此,长期生活在台阁,写惯了应酬之作的钱起,在描绘侠客相遇时,也不由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

“燕赵悲歌士”,诗人说,他这次在旅运中邂近相遇的侠者,是上古燕赵地区的慷慨悲歌之士。提起燕赵悲歌之士,读者自然就想到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过的荆轲和高渐离。荆轲刺秦王,临行时燕太子丹送行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慨。对于这位侠者,诗人并没有记他的姓名,也没有写他的形容。如果这样记了写了,那就说明不是一个侠者。侠者是不喜欢留姓名和形迹的。诗人用荆轲等侠义之士的形象来照映眼前这位侠者,其手法是高超的。

“相逢剧孟家”,这一句诗,其实不过是说他和这位侠者在洛阳相逢。但如果仅说明相逢在洛阳,句子太浅泛,因而顺便点出中原大侠剧孟,显得这位侠者之所结交,都不是庸凡之辈。而与侠义之士逢于名侠之所,英雄际会,诗人自有千言万语要诉说。

“寸心言不尽”,这位侠者,分明是一个怀抱独行,不合当世的忿忿之士。他的方寸之心,竟有如此多的不平之鸣,竟然是说个没完没了。当面输心,披肝沥胆,倾诉不平,毫无顾忌。侠者的风声气,凛凛然如生。

“前路日将斜”,谈话谈得投机,所以忘记了时分早晚。在彼此分手道别时,日色已经向暮。应该留心的是,这末后一句诗,是一个描写句子,而不是一个叙说句子。“前路”,指的是这位侠者离去的方向。“日将斜”,在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中离去,似乎可以看见这位侠者跨大步扬身而去的身影。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时分是不宜登程的。但在侠者却无所谓,他正好趁此启行,去干他的勾当。侠者此夜的行侠情节,必定可歌可泣,读者可自由想象补充,可谓引出无穷意味,令人吟咏不尽。

《逢侠者》这首五言绝句,在歌颂游侠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迈胸怀。其结构上是一意直下的章法,和金昌绪的《春怨》同类。诗句简短,声韵昂扬,读来令人振奋,油然产生一种钦敬爱的感情。

作者简介

钱起

钱起

唐代诗人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曾任蓝田尉,官终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有《钱考功集》。

参考资料

  • [1]杨业荣.千家诗新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185
  • [2]成松柳.名家讲解千家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32-34
  • [3]杨鸿儒.唐代绝句评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147-148
  • [4]张哲永.千家诗评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206
  • [5]卢平忠.声律启蒙·千家诗.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263
  • [6]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