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黄雀行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野田黄雀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表达了作者淡泊避世之志,远祸全身之术。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表现了诗人恶趋炎附势、宁居卑傲物的超迈不群的性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游莫(1)炎洲(2)(3),栖莫近吴宫燕(4)

游荡时别追逐炎洲的翡翠鸟,栖息时别靠近吴宫的紫燕。

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吴宫失火时会焚烧掉鸟的巢窠,炎洲追逐翡翠鸟时有可能同遭猎人的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5)下,纵有鹰(6)奈若何。

还不如在蓬蒿丛中扑扇着两支小翅膀,天上纵有鹰鹯,能奈你几何?

注释

(1)逐:追随。

(2)炎洲:海南琼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广袤数千里,四季炎热,故名炎洲,多产翡翠。

(3)翠:即翠鸟,也称翡翠。

(4)吴宫燕: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据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5)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6)鹯: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以燕雀为食。

创作背景

《野田黄雀行》是《相和歌辞·瑟调曲》之一。天宝十四年,永王李璘出师东巡,诗人应邀入幕,力劝永王勤王灭贼,永王不久即败北,诗人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首诗大约是此时所作。诗中诗人以鸟雀无处容身为喻,黯然自伤。

文学赏析

前四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网罗。”言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借雀自喻,表现了诗人恶趋炎附势、宁居卑傲物的超迈不群的性格。

后二句“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言避世自能远祸,表露出诗人淡泊避世之志,远祸全身之术。

整理来说,此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

诗人部分作品采用赋题的方法,但恢复古辞的立意,在体制上也恢复汉词的杂言体制。变齐梁无寄托之咏物为有寄托之体。另外,与齐梁呆板的赋题不同,诗人之赋题常常是窥入题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黄雀行》。

《野田黄雀行》此诗实为野田黄雀自幸之语,就是用“野田黄雀”这个题意来赋写的。此诗运用了刻板咏物、反衬之法。黄雀自语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吴宫燕栖息。是因为宫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网罗。而今我深栖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远害,纵有鹰鹯奈若何!这也是赋题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诗综合运用发挥古意、赋题与以古题寓今事三种方法,可见李白对传统拟乐府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 [1]郭茂倩,崇贤书院.经典传家 图解乐府诗集.合肥:黄山书社,20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