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是宋代爱国词人辛稼轩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阕赞扬史致道的雄才大略。下阕写席上盛况,并安慰史致道。此词以饱酣的笔墨,充沛的热情,向当时驻守建康的军事行政氏官史致道表达词人的赞颂之情,并通过这一情感的表达,展露词人力主抗金复土的政治怀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鹏翼(1)垂空,笑人世,苍然(2)无物(3)。又还向、九重(4)深处,玉阶(5)山立(6)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7)。且归来,谈笑护长江(8)波澄碧(9)

像大鹏振翅高飞扶摇直上,笑傲人间缺乏治国的栋梁。又飞向宫廷那庄严的朝堂,在玉石台阶上岿然屹立威武轩昂。如同衣袖里藏着五色彩石的女娲,将来要把补天救国的重任担当。如今且暂时回到这名城建康,谈笑间守护着天堑长江,让清澈碧绿的江水平静流淌。

佳丽地(10)文章伯(11)金缕(12)唱,红牙拍(13)。看尊前(14)飞下,日边(15)消息。料想宝香(16)黄阁(17)梦,依然画舫(18)青溪(19)笛。待如今、端的(20)钟山(21),长相识。

建康真是个美丽繁华的地方,您这位文坛领袖声名远扬。宴会上唱起动人的乐曲,红牙板的节拍清脆响亮。我盼望着酒筵上能传来好消息,朝廷已定了抗战的主张。但料想执政的大臣们依然在梦乡,他们着迷的不过是青溪画舫笛声悠扬。如今我真的要和钟山相约,从此后常伴它共度时光。

注释

(1)鹏翼:鹏鸟的翅膀。

(2)苍然:莽莽苍苍一片混沌的样子。

(3)无物:什么也看不到。

(4)九重:天的最高处,喻皇宫。

(5)玉阶:玉石砌的台阶。这里是指殿前的台阶。

(6)山立:像山一样挺立。

(7)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指传说中女娲补天的事。据《淮南子》载,上古时,共工和祝融交战,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西北塌了下去,女娲炼就五色彩石以补天。

(8)护长江:当时史正志任沿江水军制置使,故云。

(9)波澄碧:形容江水清澈碧绿,没有波涛。

(10)佳丽地: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指建康。

(11)文章伯:文坛领袖。

(12)金缕:即《金缕曲》,古曲调名,这里泛指乐曲。

(13)红牙拍:用红木做的牙柏,用以击节。

(14)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古时木制的酒杯。

(15)日边:皇帝身边,指朝廷。

(16)宝香:宝鼎香炉,借指京城皇宫。一说为皇帝的诏书上盖印玺的印泥散发出的香味。

(17)黄阁:丞相办事之处,因门黄色,故名。

(18)画舫:装饰华丽的船。

(19)青溪:小河名,秦淮河的上流,在今南京东北。

(20)端的:真的。

(21)钟山:又名蒋山,在今南京城外。

创作背景

南宋是一个懦弱没有骨气的朝代,面对北方强敌金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采取了妥协退让的软弱政策,虽然抗敌的呼声此起彼伏,然朝政大权为投降派所把持,主战派无大的作为。辛弃疾抗金的主张始终是坚定的,旗帜是鲜明的,然而时时受到牵制和排挤,所以他在许多词作中,都表达自已势单力薄、没有知己的感慨。对于那些抗金的仁人志士,辛弃疾都表达了由衷的赞美和敬佩之心。驻守建康的军政长官史正志曾向宋高宗上《恢复要览》五篇,主张出兵北伐,恢复中原,因而深受当抗金派的赞赏,辛弃疾对他钦佩有加,于乾道四年(1168)在史正志举行的筵席上给他写了《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这首词。

文学赏析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是一首作于史致道宴席、并表示歌颂史致道之意的赠人词,但却不与一股的应酬赞美、缺乏主旨的词相同。词人以饱酣的笔墨,充沛的热情,向当时驻守建康的军事行政氏官史致道表达词人的赞颂之情,并通过这一情感的表达,展露词人力主抗金复土的政治怀抱。词写得豪迈而深沉,在主旨广、基调上、笔法亡和结构上,都与《水调歌头·寿赵漕介菴》相近似,但又能显示独特的神采,体现出”复”中的“不复”。

此词采用神奇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典故,赋予作品以光怪陆离的奇幻性,和情感内容的密度与深度。

词的上阕,词人以奇情异想的笔调,歌颂史氏的高才独出、志向奇壮。词一上来,就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构造的那只“背若泰山,冀若垂天之云”的神奇鹏鸟来比拟史氏。这就不仅写出了史氏的超群才性,而且使全词笼罩在雄奇放逸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里。一句“笑人世、苍然无物”,写得峭拔警迈,足见史氏的非凡才华和怀抱,以及词人对史氏的推重。接下去,顺承上文,写这只讪笑人世苍茫的大鹏,飞回天宫深处,像高山一样,收翅仁立在玉阶天门之上。这一对庄子的大鹏形象所作的延伸,不仅显不出词人的非凡想像力,也表明词人这一时期对于“天宫”实即朝廷的深加留意。而且,因为这里的大鹏和“九重”、“五阶”之类都是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若从大鹏所造这一形象的内涵上来看,大鹏更是点明了被任命为行宫留守和江防前线的军事长官的史氏,在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大鹏的形象作比拟之后,词人再次运用女蜗补天的神话,赋予史氏以补天之神的奇持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大鹏与女蜗的嫁接。这并不是忘乎所以的肉麻吹捧,而是趋近词人的抗金目标的必然兴会。它实际上是希望抗战派得到重用,可以收复中原故土,“补”好宋朝已经缺了西北的“半边天”。这是词人此时心恒系之的热血之念,所有的飞腾幻想。奇情壮采,都因为这样的怀抱而变得沉甸甸地,富有很深的思想意义。上阁最后一大句,在语气上还承接着上文,“且归来”是对“又还向九重”、志在补天的鹏鸟的转写,但是在境界上,却由神话转入现实,写史氏充任江防前线的长官,使万里长江波澜不惊,江南形势得以安定。其中“谈笑”一词。极写史氏护江的举重若轻,暗示着其才能,比维护长江安宁所需要的更大。在这里的语气中,还带着前文借用神话时的豪逸味道。

词的下阕,才始着墨于题中的宴席描写,但并不渲染其热闹与豪华,这在结构和用墨都与《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略异。其用意在写史氏不仅有上文所写的“补天”才能,还是个文采风流的“文章伯”。“金缕”一词,是为词人对史氏文才的推许作映证。当然,这样的推许,实际上是受到天子手谕史致道表示嘉许的信息激发出的。接韵一个“看”字,就写出了孝宗手谕即“日边消息”给史致道带来的入阁希望,和词人对于这一消息的同样重视。词人在《千秋岁》一词中,曾说过史致道“从今尽是中书考”这样的话,与这里意思相同,而此处表达得则更委婉。“料想”一韵,不写其今日欣喜之情,反而写史致道日后入朝为相、主持政事以后,还会对今日秦淮河上的游赏恋恋于怀,写其于位高校重之时的平常心和风流态,这就深得措意深隐之妙,写出了大人物的情怀儒雅而风流。结韵更是曲笔传倩,既然史氏入朝主政后依然怀念秦淮河上的清游雅集。词人对钟山山水的感情是如此亲厚,自然今日就要与钟山相约,相约成为老朋友了。那么在钟山秦淮边结识的同僚,也是词人的老朋友。词人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

赠人之作能写到如此境界,将词人的理想抱负与热情充实在其中,使词中不仅有人,而且有“我”;而又以既豪迈且深隐的风格出之,使读者得到更多面的美感体验,即使不谈它在语言上的五色迷离,苫峭奇拔,此词也已堪称宋代同类词作中的上品。

值得指出的是,史致道的政治态度比较依违,并不与坚决主战的词人完全一致,史致道不仅早年想投靠炙手可热的秦桧集团,甚至还为排挤主战派领袖张浚而奔忙,但是,这样的隐情,词人是无法深察的。词人把史致道当成一个主张抗金的同志来歌颂,情有可原。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 [1]章培恒.辛弃疾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8-9
  • [2]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5-18
  • [3]傅承洲.苏辛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31-232
  • [4]徐荣街.唐宋词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212-213
  • [5]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375-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