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第七首,征夫诉说他在大寒天的高山上筑城戍守的情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驱马天雨雪(1),军行入高山。

驱马奔驰正逢天降大雪,行军进入一座高山。

径危抱寒石(2)指落(3)层冰间。

沿着危险的山路抱运寒石修筑城垒,冻掉的手指落在厚厚的冰凌间。

已去汉月(4)远,何时筑城还。

此处距国门已十分谣远,何时才能筑好城垒得以归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5)

头上的暮云悠悠南去,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却不能攀上它飞回故园。

注释

(1)雨雪:即下雪。雨,作动词用。

(2)径危抱寒石:山高所以径危。因筑城,故须抱石。

(3)指落:是手指被冻落。

(4)汉月:指祖国。

(5)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祖国在南方,所以见浮云南去便想攀住它。“暮”字含情。

创作背景

《前出塞九首》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左右,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36
  • [2]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22
  • [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0
  • [4]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