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

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旟。向晚棹声渐急,萧瑟杂菰蒲。列炬严城去,灯火千衢。

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是近代词人王国维创作的词作,王国维在上半阕主要实写景色:孤城、明湖、千帆、旌旗、宫阙、桨声、灯火,无不揭示苏州的繁华与壮丽。下半阕由写景转而抒情,爆竹、邻家笙歌、街上人山人海,自己无处可去只有找人喝酒,更显作者的落寞和孤独。这首词的写作手法通过今昔对比,既写过年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作者内心的孤独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直青山缺处(2)是孤城,倒悬(3)浸明湖。(4)千帆影里,参差(5)宫阙(6),风展旌旟(7)向晚(8)棹声(9)渐急,萧瑟(10)杂菰蒲。列炬(11)严城(12)去,灯火千衢(13)

高高的青山口处有一座高城,它的倒影印在明湖中。像森林一样的帆船影里,高高低低的宫殿,风吹开旗帜。在斜阳中桨声越来越急,风吹动着菰蒲发出沙沙的声响。城头上排列着火把,灯火照亮了街道。

不道(14)繁华如许(15),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16)。叹沉沉(17)人海,不与慰羁孤(18)。剩终朝(19)襟裾(20)相对,纵委蛇(21),人已厌狂疏(22)。呼灯且觅朱家(23)去,痛饮屠苏(24)

不知道这里有如此繁华,又听见千家万户的爆竹声音,隔着院子能听到别人家的笙和竽吹奏的声音。一层层的人山人海令人叹为观止,但又难以慰藉旅途的孤独。大家正襟危坐,相对行礼,纵使有虚与委蛇,人们厌恶了疏狂。点上灯去找一个像侠客一样的人,大家痛饮一杯屠苏酒。

注释

(1)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源于唐代边塞曲。此体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2)直青山缺处:正对青山缺口的地方。

(3)倒悬:指水中倒影。

(4)森:众盛貌。

(5)参差:不齐整。

(6)宫阙:宫殿。

(7)旌旟:旗帜。

(8)向晚:傍晚。

(9)棹声:摇桨声。

(10)萧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11)列炬:排列火炬。

(12)严城:管理严格的城池。

(13)千衢:城里的街道。

(14)不道:没想到。

(15)如许:像这样。

(16)笙竽:笙和竽两种乐器。

(17)沉沉:水深。

(18)羁孤:羁旅孤独的人。

(19)终朝:整天。

(20)襟裾:这里指衣服。

(21)委蛇:随顺。

(22)狂疏:狂放不羁。

(23)朱家:汉初有名的侠士。

(24)屠苏:药酒名。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国维在风光秀丽的苏州城中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千家万户的爆竹声中,他依然感到痛苦和孤独,春天,已不再属于他了,除了举杯痛饮之外,有什么能羁慰中年的羁愁,作者写这首词记录了这件事。后来,作者又作了不少修改,但修改之处亦不一定都强于原作。

文学赏析

苏州地势西高东低,城之西南多小山,城内多水,多古建筑,城西是京杭运河,经常有许多来往船只。所以“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旟”,写的正是苏州城西的景色。“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令人一下子就想到这是写水中倒影。“森千帆影里”是写从运河上看苏州城。运河苏州段很繁荣,来往船只当然很多。“向晚棹声渐急,萧瑟杂菰蒲”是说棹声中杂着岸边菰蒲丛中传来的萧瑟风声。桨声急正应了大年将到,有家的人急于归家去享受年夜的团聚,所以加紧了摇船。这两句虽然也是写景,但已暗含了“归家”和“客中”感觉的对比。“列炬严城去,灯火千衢”,严城之孤零和灯火千衢之繁盛,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上阕虽然在写景中暗含着客中悲哀的感发,却忽略了点出“度岁”的情景。这样正好和下阕的“万家灯火”、“痛饮屠苏”有了呼应。

下阕的重点从写景转向抒情。“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当年在家过年的时候听惯了“爆竹”和“笙竽”,作者以为只有他的家乡有这样的繁华和欢乐。不过,“爆竹”和“笙竽”虽是写过年的欢乐,“万家”和“隔院”却暗点出那是别人的欢乐而不是作者的欢乐。在这万家团聚的日子里,只有作者是孤零零的一个人。由此就引出了下面两句“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沉沉”,是水深的样子,因为既然说到“海”,当然就要用一个形容水的词来做定语。这就是“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一方面是说大家衣冠整齐,进退揖让如仪;另一方面,亦暗含有把内心遮掩起来的意思。“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并不一定是真的要到一个什么豪侠之士家里去饮酒,而作者坚持自己“狂疏”本性的一种表态。

《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这首词上阕写景,十分壮丽,下阕由写影响转而抒写由世态炎凉而产生的深沉压抑情绪,悲愤惨的心境,词人心怀,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 [1]陈鸿祥.王国维年谱.齐鲁出版社.1991.202
  • [2]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