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一毛不拔》是一则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故事。这篇短文揭示了做人的责任和义务,即人需要在生活中付出和奉献,不能过分吝啬,有舍才有得;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否则就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此外,这个故事还通过猴子的痛苦和冥王的笑容,传达出一种幽默和讽刺的意味,让人在会心一笑后反思做人的真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1)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

即唤夜叉拔(2)(3)拔一根,猴不(4)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注释

(1)既:既然。

(2)之:代指猴毛。

(3)方:才。

(4)胜:能忍受。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与儒家学派相对立的一个重要学派——墨家学派。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便是墨翟(人称墨子)。相传墨翟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源。

差不多与墨翟同一时期,有一位名叫杨朱的哲学家,魏国人。相传他反对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伦理思想,主张“费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杨朱没有留下著作,关于他的片断史料,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

对于杨朱创立的“为我”学说,提倡极端的唯我主义,也受到了墨家和儒家的抨击。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如果拔掉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就可以让天下人受益。你愿意吗?”杨朱说:“天下人的问题,岂是一根汗毛就能够解决的?”禽滑厘又问:“如果可以解决的话,你愿意吗?”杨朱没有回答。所以,孟子在评论杨朱和墨翟时讲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成语寓意

杨朱主张为我,如果对自己无益处,即使是拔一根汗毛都不肯,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千百年来饱受诟病。在生活中,对金钱财富等看得较重,珍惜财富,不铺张浪费等都是人之常情,但不应该将金钱看得过重。要看到生活中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或事,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理想和志向的追求,都是不能用金钱交换的。当他人遭遇困难时,有时一个小小的善举,就能救人于水火之中。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人人变得一毛不拔,那么社会将会逐渐冷漠。

作者简介

邯郸淳

邯郸淳

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

邯郸淳(约132—221),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