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窣地重帘围画省

窣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问取嫦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楼顶。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蝶恋花·窣地重帘围画省》是近代词人王国维创作的词作,被整理收录在王国维的词稿《人间词》甲稿之中。词上片王国维写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片王国维通过联想月中嫦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王国维这首词通过写景和联想,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王国维在词中采用寓托似明似暗的手法,有“词之言长”的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窣地(2)重帘围画省(3),帘外红墙,高与银河(4)并。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5)望眼(6)何由(7)骋。

帘幕一重重的委地,窗帘外是宫墙,直通天河。帘外是全是春桃和春杏,如时才能自由自在的欣赏它们。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8)问取(9)嫦娥浑未肯(10),相携素手层楼(11)顶。

抬头望月,月宫是那么寒冷。月宫里依稀可见故国河山,问月中嫦娥仙子是否能携手登上城楼的最高处。

注释

(1)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窣地:犹言拂地。

(3)画省:即尚书省。《汉宫仪》:「省皆胡粉涂画古贤人烈女。」

(4)银河:天河。

(5)人间:宫闱之外。

(6)望眼:远眺的眼睛。

(7)何由:从何处,怎能。

(8)山河影: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写此山河影”。

(9)问取:询问。

(10)浑未肯:全然不同意。

(11)层楼:高城。

创作背景

王国维幼读诗书,受儒家思想熏陶,同时他又生逢世纪之交,醉心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不管开阔的眼界和理智的头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在立宪派积极活动的时候,王国维来到北京,免不了受立宪风潮的影响。而且当时王国维还未能忘情仕途,他希望能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蝶恋花·窣地重帘围画省》这首词未两句就能见其意,更是他这种思想心态的流露。

文学赏析

“窣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是一个环境封闭的意象。从垂地的重帘到高入银河的红墙,给人一种天地闭塞的感觉,而在“开尽隔墙桃与杏”的春天仍不打开垂地的帘幕,又给人一种落后于时令的感觉。这种层层封闭的环境很神秘,不大像是生活中实有的景物。

“开尽隔墙桃与杏”写春天花木的繁盛,也暗示着西方新思想和科学文化的繁盛。而“隔墙”则进一步强调了京城之中对这些新东西的冷漠与隔膜。“人间望眼何由骋”是失望也是追寻——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因循的填充封闭,为大家的视野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来。

“举首忽惊明月冷”忽然转换场景,使气氛变得沉重。月中有山河影的说法据说来自佛经,但后来经常有作者用这个典故来慨叹故国山河的沦丧。“山河影”暗示了对国家和政局的忧虑;“明月冷”则有一种警觉和反省的意味。由此而引出了最后两句:“问取常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城顶。”层城和阆风都是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仙人所居的地方,这两句的联想当来源于屈原《离骚》。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94
  • [2]周纵策.论王国维南间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出版社.19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