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杜子美书室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题杜子美书室》是宋代诗人赵抃在唐代诗人杜甫的书室题写的七言律诗。全诗首联先言杜甫诗光辉的成就和崇高的历史地位;颔联进一步赞颂杜甫的诗;颈联评价杜甫的人品;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这首诗开篇高屋建瓴、气度非凡,结尾意味深沉,对杜甫的评语掷地有声。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直将骚雅(1)(2)浇淫(3)琼贝(4)千章照古今。

杜甫诗可比作骚雅二经,其价值如琼贝光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5),鬼神无处避幽吟。

气魄宏大能笼盖天地,析理深刻让鬼神现身。

几逃兵火羁危极(7),欲厚民生(8)意思深。

几度避兵火处境危险,穷年忧黎元关心民生。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茅屋遗像今天仍还在,世上有谁能是知音人?

注释

(1)骚雅:指《离骚》和《诗经》中的《雅》。

(2)镇:压制。

(3)浇淫:指内容不健康的文学作品。浇:薄。

(4)琼贝:形容杜甫诗价值珍贵。琼:宝玉。

(5)天地不能笼大句:指杜甫诗气魄宏大,能笼盖天地。

(6)鬼神无处逃幽吟:指杜甫诗剖析事理深刻,鬼神在他笔下都露出原形。

(7)羁危极:指杜甫生活环境非常艰难。羁:束缚。

(8)厚民生: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诗人镇蜀期间,观赏诗人杜甫在蜀的书屋遗迹时,因敬仰杜甫创作了许多光辉的现实主义的史诗,大胆揭露当时唐朝统治集团横征暴敛、奢侈腐化,批判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于是题了《题杜子美书室》这首诗于书室壁,以对杜甫其诗其人的光辉成就进行评价与赞美。

文学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正大的语气,肯定社甫诗歌的崇高地位和光辉成就。径直把杜甫的诗歌比同《离骚》《小雅》,说它起着压制诗坛淫巧颓风的作用。压制浇淫,可见有辅时济物的巨大功绩。杜甫诗的内容紧密关乎教化,而艺术又极高,累累千章,光照古今。这样,首二句充分写出了杜甫诗的成就。三、四句进而极赞,“天地不能笼大句”言其规模气概横绝六合,“鬼神无处避幽吟”,言万类在其笔下都显现形貌而难以逃避。

杜甫一生的经历和他的思想与创作有他自己的特点。诗在完成对杜甫的总评价之后,揭示了这种特点。“几逃兵火羁危极”,概括他在安史之乱中所受的乱离之苦。“欲厚民生意思深”,则归结到了杜甫“穷年忧黎元”的精神。这一联写出杜甫异于其他诗人的地方,造语朴实,而用意颇深。身陷乱世,却仍然抱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正是杜甫的伟大之处。而危险之极的遭遇,则又使杜甫对人民的艰难有更深切的体验。宋代一般文人喜欢强调杜甫“每饭不忘君”,诗人重在赞扬杜甫的“欲厚民生”,这是他见识超卓的地方。可能正是由于有这种卓见,他觉得世上真正了解杜诗深意、堪称杜甫知音的人并不多。“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这两句是说,诗人在杜甫的书房和遗像前瞻仰凭吊,体味杜诗的广博和“欲厚民生”的深意,颇觉要真正成为杜甫的知音并不容易。而诗人自己则隐隐然有以知音自居的意味。这一联作为全诗的结尾。因点出“茅尾一间”收归到诗题的“书室”,因有谁是知音的诘问,而把诗意向深远处再拓开一步,对于这首诗的圆满完成,颇关重要。但它不是凭空添缀得来,而是水到渠成之笔。“茅屋”乃杜甫逃难羁留之所,在第五句即已伏下根子;关于知音的诘问,近则由“意思深”生出,远则可追溯到首句“骚”“雅”和“浇淫”的斗争。正因为有“浇淫”的世风和文风,使许多人沉溺其中而不自知,因而诗人“谁能深知骚雅,作杜甫知音”的慨叹,也就不是凭空而发了,可见全诗首尾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题杜子美书室》这首诗把对杜甫总括地评价和推许置于前半部分,一开始就高占地步,显得气格非同一般,然后由高处倾注而下,至结尾发为概叹,遂更显得深沉有力,在内容和篇章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

作者简介

赵抃

赵抃

北宋名臣、词人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宋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人。景祐年间进士及第,初为武安军节度判官,又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因有治绩,被擢为殿中侍御史。历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成都知府、参知政事。赵抹自奉甚俭,为政清廉,为御史时,扶正祛邪,禁吏为奸,弹劾不避权幸,一身凛然正气,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称号。

参考资料

  • [1]马世一编著;孙文心,马天牧,马天放等编写.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08:第106-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