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三首·其三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 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 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望岳三首·其三》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作,是诗人登山时抒发对南岳景象和自己的感悟的作品。作品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在礼赞南岳的同时,突出了高昂不屈的人格精神,融入了国仇家恨之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南岳配朱鸟(1)秩礼(2)自百王(3)

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歘吸领地灵(4)鸿洞(5)炎方(6)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邦家(7)祀典(8),在德非馨香(9)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守(10)何寂寥,有虞(11)今则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12)吾隘世网(13)行迈(14)潇湘(15)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渴日(16)绝壁(17)出,漾舟(18)清光(19)旁。

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20)五峯尊,峯峯次低昴(21)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紫盖(22)独不朝, 争长(23)相望。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恭闻魏夫人(24)羣仙(25)夹翱翔。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26)修途(27)未暇(28)杖崇冈(29)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归来觊命驾(30),沐浴休玉堂。

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三叹问府主(31)曷以(32)赞我皇。

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牲璧(33)衰俗(34),神其思降祥。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注释

(1)朱鸟:这里指四灵之一的南方朱雀。

(2)秩礼: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

(3)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自,从……开始。

(4)歘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快速。

(5)鸿洞:这里是广阔之意。

(6)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7)邦家:国家。

(8)祀典:祭祀的仪礼。

(9)馨香: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

(10)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11)有虞:上古有虞部落,这里指古代居民。

(12)洎:到,及。

(13)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14)行迈:远行。

(15)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16)渴日:尽日,终日。

(17)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18)漾舟:泛舟。

(19)清光:清亮的光辉。

(20)祝融:指祝融山。

(21)峯峯次低昴:山峰高耸直触昴星。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峯峯:这里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22)紫盖:指紫盖山。

(23)嶫:高耸。

(24)魏夫人:《神仙通鉴》等载其为晋人,南岳最早的一位女道士,年八十三,东华帝君降授《黄庭经》并成丹二剂,于是托剑化形而去,诣上清阙,任为南岳真人紫虚元君,比秩三公。

(25)羣仙:群仙,众仙。

(26)牵迫:很紧迫。

(27)修途:长途。

(28)未暇:没有时间顾及。

(29)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

(30)命驾: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

(31)府主:指州郡长官。

(32)曷以:怎么能。

(33)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34)衰俗:衰败的世俗。

创作背景

杜甫一生好入名山游,著有望岳三首,分别游览的是泰山、华山和衡山。而《望岳三首·其三》这首诗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春,是杜甫晚年游玩衡山时创作的。

文学赏析

《望岳三首·其三》这首诗深刻描写了山岳之势和神异,并且对祭祀天地之礼加以议论,加入了诗人对世事的哀叹和忧郁。

“南岳配朱鸟”,表面上看只是起兴,因为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唐代统治者认定的南岳真形图也是朱雀,并因此而作为南岳衡山的山徽。而南岳风景“南岳独如飞,朱鸟展翅垂云大。四旁各展百十里,环侍主峰如辅佐”,第一句就不只是起兴而已,同时也是写实。同样,“鸿洞半炎方”也是虚中有实。鸿洞,弥漫无际之谓。历来,南岳有七十二峰、周遭八百余里之说。说它弥漫了半个南方,固然属于夸张,但这种连延不断的景象却只有站在最高峰顶上才能看到。实际上,这句话与说东岳“齐鲁青未了”,是用同一种手法,表达相同的意思。“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则亡”,则通过自有虞氏以来历代帝王制定的巡狩南岳的礼仪也久不施行的曲笔,反映了国家处在多事之秋,皇帝无暇顾及。这两句还照应着上文。“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寥寥十字,把衡岳七十二峰尊卑次第,远近高低,囊括无遗。境界何其阔大、雄奇。此等手笔,非大家不能为之。次低昂”,真是把众峰朝祝融给写活了,使人感觉如在目前。“紫盖独不朝,争长山业相望。”一个“独”字,将紫盖峰昂首不屈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写作手法上讲,更收倒绾前文之功,意谓上文之“峰峰”都是朝向祝融。炼字炼到此种程度,何只一字千金,不知省却了庸俗辈多少笔墨。“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小范围的灵动、秀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有时”二字,更给人一种细分时间段的感觉,只有当人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观看某一事物时才能产生此种感觉。“三叹问府主,何以赞我皇”。叹国无仁政,叹世无仁君,叹空有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南岳神灵啊,怎样才能使我皇成为尧舜一样的人?牲玉之荐只是沿袭旧俗,决不能换来国家的祥瑞。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神灵只临有德之邦,神灵只近勤政爱民之君。

此诗写得雍容肃穆,情思婉约,与之前的望岳诗有很多相异的地方。诗作起于祀典,结于祀典,但旨归不在祀典。作者在这首诗中主要想表达的宗旨和思想,是效仿尧舜时代施行仁政。诗中无不处处反映出时世的凋敝、国家的衰颓。无奈之下,杜甫也只能向岳神发出“神其思降祥”的祈求了。“诗史”之誉于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王士菁著,杜诗今注,巴蜀书社,1999.12,第924页
  • [2]周振甫主编,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第4册,黄山书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16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