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石

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

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眠石》是宋代诗人饶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是眠石,写时先不写眠,先写眠前的心情,说自己心如止水,对万事漠不关心,把自己先置入一个脱尘出俗的精神境界中。次句接着把自己的心情推广到自然界,说草木无情,自在地处在逍遥闲适之中。三、四句切题写眠石,避世隐居,远离尘寰,与大自然相融合。诗中充满着恬静与满足,句句清新,语淡情浓,带有一种普通人没法达到的清气。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2)自闲(3)

我心如止水,与尘世间的一切都不相关;门外的草木虽然无情,也都自在悠闲。

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

我拉了块石头做枕,躺在落叶上;睡着了,做梦也不会梦到人间。

注释

(1)眠石:枕石而眠。

(2)草木无情:诗人是个和尚,所以这里用佛家语。佛教以人和一些有情识的生物称为“有情众生”,而把草木、山川、土石等称为“无情”。

(3)自闲:悠闲自得。

创作背景

饶节本来是个读书士子,曾投在曾布门下,后因与曾布议论不合,于是出家为僧,法号如壁。他居邓州香岩山,名其所居室为倚松庵,自号倚松道人。饶节作《眠石》这首诗时,已经出家做了和尚。

文学赏析

《眠石》着重写脱俗的安闲自得心境,题目已表现出一种高逸脱俗的气息。

首句以直抒胸臆的叙述语起。“静”是与“动”相对的。世俗之人牵缠世情,能动不能静。只有脱尘出俗,斩断名缰利锁,把浊世远远抛开,才能达到“静”的境地。所以“静中与世不相关”,开始便把基本心境一语道出,这种起法开门见山,也喷薄有势,但全要靠下文展拓得好。否则,主要意思已明,而续语不称,便索然无味了。这首诗是承接推衍得好的。

次句由人写到物,不只人处“静中”,“与世不相关”,这里的草木也与世“无情”,而自处“闲”中。草木也具人性,草木写活了;草木也与人同志,人不再孤单了。人被置于相宜相得的环境中,人、草互映互衬,合为一体,诗的境界扩展了,遗世脱俗的气氛也更浓郁了。好花还须绿叶扶,扶得好。

第三句如果接着说偃仰床席,也是可以的。不过拈出了“床席”,便会使人有吃力之感,损伤了自然,而且也沾染了人世气,冲淡了离尘脱俗的况味。妙在诗人是以石为枕,以落叶为床席,就那么躺下来了,十分自然闲散。一切都凭依于大自然的赐予,诗人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享有大自然的一切,自由自在地生活,与人世不沾边儿。

末句再把离尘脱俗的境界推进一步。不只醒着的时候,处于“静中”,淡然忘世,睡上一觉,梦中也与尘世毫不相关:“更无魂梦到人间。”真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超尘拔俗了。

小诗语言平淡,创造的意境却是浓郁的。一笔浓似一笔,一句深过一句,而那高怀遗世、萧散自得的情态都洋溢在字里行间。

前人论和尚诗,总喜欢说他们的诗有“蔬笋气”,即未免寒酸作态。《眠石》这首小诗,句句清新,语淡情浓,不仅没有蔬笋气,反而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热衷于名利的人是绝对作不出来的。陆游评他的诗“为近时僧中之冠”,说明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吕本中说他的诗“萧散”、“高妙”,代表了他的诗的基调与标格。

参考资料

  • [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163-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