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作品简介
《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前一首写自己的牢狱之灾,一面想念弟弟,希望能与他生生世世都是兄弟,能够继续这一兄弟未完的因缘。
译文注释
译文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1)自亡身。
君王如春天一般圣明,是自己暗昧无知,讥谤时事自取灭亡。
百年未满先偿债(2),十口无归更累人。
还没完整过完的一生,就要偿还前世的夙债,只是自己家中妻儿十口,还要依靠弟弟多多照顾。
是处(3)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其实自己对生死之事并不十分在意,只是自己故去之后,恐怕每逢夜雨秋灯之时,只剩弟弟孤苦一人,思念自己的兄长。
与君世世为兄弟(4),更(5)结来生未了因(6)。
只能寄希望于来世,二人继续做一对好兄弟。
注释
(1)愚暗:愚昧而不明事理。
(2)偿债:偿还前世之夙债。
(3)是处:处处。
(4)与君世世为兄弟:一作“与君今世为兄弟”。
(5)更:一作“又”,一作“再”。
(6)未了因:佛教用语,没有了结的因缘。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由于苏轼在任职地方官期间,对当时大力推行的新法屡屡表示不满,并形诸歌咏,发为诗篇,对新法造成的弊政和靠攀附新党人士而得到高位的新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结果引起了当权者的嫉恨,遂指使台谏累章弹劾他“作为诗文讪谤朝政及中外臣僚,无所畏惮”。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湖州任所被捕解京,八月十八日入御史台狱。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在狱中期间,负责审讯的官员均奉上意,竭力罗织罪名,必欲置其于死地。这一组诗即作于乌台狱中。
文学赏析
全诗写诗人与苏辙之间的感情。前四句,重在托付家人,希望得到苏辙的照料。后四句则言兄弟之情。
诗人对于生死之事本来不太执著,无论是何处的青山都可以作为埋葬我的地方,但是,当自己故去之后,恐怕每逢夜雨秋灯之时,孤身一人的弟弟都将会苦苦地思念死去的兄长。
“夜雨”是指苏轼兄弟二人少年读书时,曾读到唐人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二人深受感动,遂彼此相约入仕后当尽早退隐以享受闲居之乐。
苏轼现在处在生死未卜之际,想起此诗,不禁黯然伤怀。他只能寄希望于来世再实现这种约定:“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曾枣庄. 三苏选集[M].成都:巴蜀书社,2018,124-125.
- [2]李妍著. 中国最美古诗词[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8,36-37.
- [3]方笑一;戎默著. 故事词中的中华美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