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是诗人王国维创作的词作,被整理收录在王国维的词稿《人间词》甲稿之中。词上阕中王国维赞美北方的女子质朴;下阕王国维通过对比南方的舞娘做作,说明了自己崇尚自然之美。王国维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南北对比,说明自己的追求自然的美学观点,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全词以传统的赋比兴相类,王国维有心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但他在这首词中自由挥洒的文笔却摆脱不了词媚的限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窈窕(2)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3),不作纤纤步(4)。众里嫣然(5)通一顾,人间颜色(6)如尘土。

娴静的北方女子十五岁,常穿长襟的衣裙,不会故意莲步轻摇。她在人群中回眸一笑,可以让其它女人失去颜色。

一树亭亭(7)花乍吐,除却(8)天然,欲赠浑无语(9)。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亭亭玉立的树上花才开,除去天然,要想赞美她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当面夸赞吴地女子擅长舞蹈,可惜过于纤弱,美中不足。

注释

(1)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窈窕:娴静美好。燕姬就是北方美女的意思,《古诗十九首》即有“燕赵多佳人”之句。

(3)长裾:长衣。

(4)纤纤步:小步。

(5)嫣然:娇媚的笑态。“通一顾”即仔细看一遍的意思。

(6)颜色:女子姿色。

(7)亭亭:直立。

(8)除却:除去。

(9)浑无语:几乎没有。

创作背景

据王国维友人刘蕙孙回忆:骡成市大街罗家住的胡同里有一卖水的老虎灶。经常有一位打水的姑娘生的亭亭玉立。刘季英看到了就对王国维说,我们以这位姑娘为素材写首蝶恋花,于是便咏出“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裙不作纤纤步。”两句。然后让王国维做下面的,便有了《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文学赏析

王国维《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这首词突出“天然”美的魅力,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还非常注重对比的写法。

上阕是将旗女与“人间”的女子群体作对比,此旗女在人群中一出现,就觉得其他女子不堪与比,黯然失色了,因为那种源自天然的窈窕身姿和嫣然之貌,是如此的清新脱俗。这一层对比其实已经将旗女之美拔出在众女之上。陈师道《小放歌行》诗云:“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这首诗素被视为是陈师道以娉婷美女自喻高才,陈师道诗之“通一顾”乃自炫之意,王国维词之“通一顾”不过是为了与人间的美女更多地进行比较的意思。人间这些平常看来颇有姿色的女子,在此旗女的映照下,也不免相形见绌,可见此旗女的美确实不同凡响。

下阕则将燕姬与吴娘进行地域性的对比。王国维此词虽然作于北京,但也是从苏州离开不久,故吴娘之美自是尚在印象之中。苏州女子以善舞出名,白居易《忆江南》有“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极力形容吴地女子的舞姿之美。舞者多细腰,此细腰往往非天然长成,而是因舞蹈之需刻意训练而成,故此细腰多失自然之美。《韩非子》即有“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之说,可见此细腰背后其实饱含着心酸。且吴娃双舞,多因酒宴助兴而起,为取悦客人,自是极力表演。而一旦与“表演”有了关系,“天然”的韵味便不能不受到遏制。王国维《留园玉兰花》也有“窈窕吴娘自矜许,却来花底羞无语”之句,这种“矜许”自然有失天然了。所以客人虽或因一时之兴,曾当吴娘面夸其舞艺精湛,而吴娘遂因之更加卖力,浑然忘却“天然”之美实远在表演之上。

“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乃是对此旗女的点睛之笔。为了突出“天然”二字,王国维真是用尽笔墨,在铺张中强化,在强化中点题,将一个长相出众、身姿绰约修长、笑容嫣嫣、步履大方的北方旗女形象塑造出来。这样健康、自然、大方的女性形象,在诗词中其实是并不多见的。王国维固然是因一时之兴而作,或不无雅谑之意,但客观上呈现出来的这一种女性美却也一新耳目。

如果仅从字面上勘察这首《蝶恋花》,上面的分析自是切合本事、圆融自如的。王国维不仅用对比的手法将此旗女之美予以强化,更以“天然”二字涵括这种美之特质,则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国维的审美观,当然是合乎情理的。这首词未必句句象喻,也不止是一篇词论,而完全可以视为在审美观念上以“天然”为旨归的一篇文学通论。参诸王国维其他论诗词曲之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29
  • [2]吴蓓.维人间词阅读分析——清词代表性文本阅读之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