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

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

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

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一、二句交代登阁时间与心情,三、四句想到由佛家初地而起的一切因缘本质皆为空相,五、六句写登临之景,七、八句写秋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

日落时分登临佛阁高处览物,引起了不尽的悠悠思绪。

佛因初地(2)识,人觉四天空(3)

想到一切因缘皆由佛家初地而起,不禁觉得四空天都是空相。

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

鸿雁于清霜中飞舞,孤舟在远树前穿行。

裴回(4)寓目(5),萧索对寒风。

徘徊于佛阁上,心事重重,迎着飒飒秋风,所见皆足伤情。

注释

(1)濮阳:《新唐书·地理志》:“濮州濮阳郡有濮阳县。”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

(2)初地: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为“初地”;大乘菩萨“十地”中,以“欢喜地”为“初地”。

(3)四天空: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另,无色界的四处,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称四空天、四空处。

(4)裴回:同“徘徊”。

(5)寓目:观看。

创作背景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九载(750)秋,当时高适至濮上拜访沈千运。高适博览群书,对佛教典籍颇有涉猎,集中有登佛塔诗数篇,如《与诸公登慈恩寺塔》《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等。

文学赏析

此诗首二句交代登阁时间与心情,日落时分一登览,即引起绵绵思绪。三、四句承“意不穷”,因所登之处为佛阁,故而想到一切因缘皆由佛家初地而起,一切事物也皆由因缘聚合而生,其本质都为空相。五、六句写登临之景,落日余晖下,鸿雁于清霜中飞舞,孤舟在远树前穿行,一仰一俯,动静相对,写出清秋落照时的宁静。七、八句写秋思,徘徊于阁上,心事重重,眼之所见皆足伤情,一任飒飒秋风吹动衣襟。

高适往往于登高临远之时联系佛教义理,感悟佛理禅趣,生发佛情禅思,或以佛家的空无妙理排解壮志难酬的寂寞,借以忘却眼前的烦恼,但诗人骨子里对功名的渴望却从未因此而改变。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 [1]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20.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