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贾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墨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坡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

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夫以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鞭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散文。文章可分两段。第一段,先写鞭贾卖鞭的各种欺骗行为,接着写富家子听信鞭贾的胡言乱语买下鞭子,揭示了商人的逐利本性;第二段,对现实生活卖鞭子的弄虚作假和买鞭子的自愿上当写到朝廷的情况,借以讽刺当世的官员,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干预之情。全文构思巧妙,描绘简练生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市之(2)鞭者,人问之,其(3)宜五十(4),必曰五万。(5)之以五十,则(6)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集市上有个卖鞭子的人,别人问他,鞭子的价钱只值五十,他必定说是五万。还价五十,就假装笑弯了腰;还五百,就假装一点恼火;还五千,就假装大怒;必须要以五万的价钱才行。

有富者子,(7)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8),则拳蹙(9)而不(10);视其(11),则蹇仄(12)而不(13);其行水(14)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15)朽墨而无(16)(17)灭爪(18),而不得其所穷(19);举之,翲然(20)挥虚(21)焉。

有个富家子,到市场买鞭子,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纹理,前后衔接不和谐流畅;它的节朽败还没有纹理;用指甲掐感觉指甲陷进去,却没有尽头;举起它,飘飘然如同无物。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我说:“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可惜那五万啊?”

曰:“吾爱其黄而(22),且贾者云……”

他回答说:“我喜欢它的黄色和光泽,并且卖的人说……”

余乃召僮爚汤(23)(24)之,则遬然(25)(26)苍然(27)白。向之黄者(28)也,泽者蜡(29)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坡下。马相(31),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31)不已,坠于地,伤焉。视(32)内则空空然,(32)(33)若粪壤,无所(34)者。

我便叫童仆烧热水来洗那鞭子,马上就收缩并枯萎,苍然发白。原来的黄色是染的,光泽是上了蜡。富人不高兴,但是还用它用了三年,后来有一天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坡下与人争道。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鞭子折断成五六节。马互相踢打不断,摔倒在地上,受了伤。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35),以求(36)(37)于朝者,当其分(38)则善,一误而过其分(39),则喜;当其分(38)则反怒曰:“余(40)不至于公卿(41)?”

当今那些伪装自己的外貌、粉饰自己言论,以求在朝廷推销自己的人,适合官员的能耐就还好,一旦错给了职位超过其能耐就开心,只是适合他们的能耐的官职他们就反而会恼怒地说:“我为什么不能是当高官?”

然而至焉者亦(42)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43)之于陈力(44)之列以御乎物(45),夫以空空之(46),粪壤之(47),而(48)大击(49)(50)恶有(51)(52)其用,而获坠伤(53)之患者乎?

这样而官到公卿的还真多啊。处在没事的时候,即便过个三年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一旦有事,派他们成为出力的一员去治理事物时,就用那如同以空空如也的能耐,粪土一样的质地,而责成他们实现大力甩鞭的效用,哪有不在用的时候被折断而以致于坠地、损毁的祸患呢?

注释

(1)鞭贾:卖鞭商人。

(2)鬻:卖。

(3)贾:同“价”,价钱。

(4)宜五十:一作“直十”,直,通“值”,价值。

(5)复:回复。这里指还价。

(6)伏:弯腰。

(7)适:到。

(8)首:此指鞭梢。

(9)拳蹙:卷曲、皱缩。

(10)遂:伸展。

(11)握:指把柄。

(12)蹇仄:歪斜不正。

(13)植:同“直”。

(14)行水:一说指鞭把与鞭条的连接部分,一说指鞭缨。林纾说:“行水不相承者,仪不足也。”见《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

(15)节:指鞭子各部位的结合处。

(16)文:同“纹”,纹理。

(17)掐:用指甲按。

(18)灭爪:指甲陷进去。谓太软。

(19)不得其所穷:意谓不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20)翲然:轻飘飘的样子。翮,同“飘”。

(21)挥虚:挥空,好像手里什么也没拿。

(22)泽:有光泽。

(23)爚汤:烧热水。

(24)濯:洗,浇。

(25)遬然:形容时间很短。

(26)枯:干。

(27)苍然:灰白貌。

(28)栀:木名,果实可作黄色染料。

(29)泽者蜡:有光泽原来是涂了蜡。

(30)长乐坂:《资治通鉴》卷二五八唐昭宗大顺元年:“两军中尉饯(张)浚于长乐坂。”胡三省注:“长乐坂在长安城东,即浐坡。”

(31)踶:即踢。《庄子·马蹄》怒则分背相踶。”

(32)其:指鞭子。

(33)理:指质地。粪壤粪土。

(34)赖:支持。

(35)今之栀其貌、蜡其言:现在像用栀实染黄其外表,像打蜡增光装饰其言辞。指弄虚作假。

(36)贾:卖,兜售。

(37)技:伎俩。

(38)当其分:谓能力相当。分,本分。

(39)过其分: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

(40)曷:为什么。曷,同“何”。

(41)公卿:三公九卿,指最高的官位。

(42)良:的确。

(43)驱:驱使,派遣。

(44)陈力:施展才力本领。

(45)御乎物:处理事务。

(46)内:指本事。

(47)理:指本质。

(48)责:要求。

(49)大击:指像那鞭子一样地用力打。

(50)效:效果,效用。

(51)恶有:哪有。

(52)折:折断。

(53)坠伤:坠地受伤。

创作背景

《鞭贾》这篇文章确切作年未详,一说作于贞元年间作者在长安时,一说作于作者被贬永州时期。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ー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文学赏析

《鞭贾》这篇文章可分两段。第一段,叙述故事情节为下文做好铺垫。文章先写鞭贾者卖鞭的各种欺骗行为,表现了这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无所不用,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只是想把自己的鞭子卖个好价钱。接着写了富家子买鞭子不不注重真实情况,只是看鞭子的外部表现,听信鞭贾者的胡言乱语,便信以为真,即使别人揭穿这样的骗局自己也不相信的现实。

第二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写作目的,借以讽刺当世的官员。作者由第一段中对现实生活卖鞭子的弄虚作假和买鞭子的自愿上当写到朝廷的情况。那些达官贵人有很多也只不过是用颜色、蜡染色涂抹的结果,只是外表的光鲜而没有真才实学,但朝廷却自愿上当,选取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人做高官的现实。这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干预之情。

相对于藩镇割据,官僚体系的低效与无能和宦官专权似乎在危害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蠹虫们在上层建筑的内部对政权进行腐蚀。有鉴于此,柳宗元在《鞭贾》这则寓言中将他们连同用人不当的执政者并暴露在世人面前。明知是外面涂着蜡并用栀子染黄了的朽竹做成的鞭子只值钱“五十”的“鬻鞭者”要出天价“五万”,有人述价“五百”他则表现出“小怒”,还价“五千”他则“大怒”,非卖“五万”而后快。但也就有这样的“富者”,花了“五万”买下这条金玉其外的鞭子,后来有人告之他真相后仍是舍不得丢,终于三年后在郊外用它“大击”使性的马时,鞭子折成数节,落得个车翻人伤的结局。作者巧妙地从描写鞭商诈骗牟利的“生意经”着手,把批判的笔锋由市场转移到官场。不言而喻,骗得离谱的鬻鞭者和得出奇的买鞭人正是当朝那群口吐莲花的政治蠹虫和连同皇帝在内的当权者的真实写照。柳宗元在对这些荒唐现象表示蔑视的同时,也明确提出在用人政策上必须要“当其分”,否则事到临头时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祸患。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 [1]王松龄 杨立扬 译注.柳宗元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1.212-215
  • [2]尹占华解读.柳宗元集(节选)[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