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之歌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

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

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幽兰之歌》唐代诗人杨炯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开篇即点明幽兰生长于朝阳之地,虽处幽深,却得日月之精华,雨露之滋润,展现出其生命力之旺盛;随后通过美人采芙蓉与公子树萱草的对比,进一步烘托出幽兰虽不为人知,却仍坚守自我、散发芬芳的品格;最后是对幽兰高洁品质的直接赞美。这首歌谣以幽兰为引子,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绘及其美好品质的赞美,表达了坚韧不拔、自持高洁的精神内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1)

幽兰,就是生于幽谷的兰花,在幽谷里迎着朝阳。

含雨露之津润(2),吸日月之休光。

在生长的过程中浸润着雨露,吸收着日月光华。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

美人君子平日里想到的只有那些能看到的莲花、萱草,却无人想起幽谷山林中的兰花。

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虽处幽林与穷谷(3),不以无人而不芳。

兰草虽然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谷中,但它却并不因为没有人观赏而不绽放芳华。

注释

(1)朝阳:向着太阳。

(2)津润:滋润;浸润。

(3)穷谷:深谷;幽谷。

作者简介

杨炯

杨炯

唐朝大臣、文学家

杨炯(650—692),字令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公元681年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故亦称“杨盈川”。“初唐四杰”之一。在诗歌方面,反对宫体诗风,擅长五律,所写边塞诗意境阔大,气势宏放,语言精丽严整。有《杨盈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