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石滩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

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复制 复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2),如今时所重六合石子(3),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4),花绣内(5),列坐其上,似在瑶岛(6)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7)黄二色;一类(8)正青色(9),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10)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11)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游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的石子;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被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这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了吧!

一日,偕诸舅(12)两弟(13)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14),至则外大父方伯公(15)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

有一天,我一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

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16)诗尾曰:“老怀衰飒(17),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经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你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注释

(1)锦石滩:在作者家乡的长江边上,因滩上产五色石而得名。

(2)玛瑙:一种矿物。品类极多,色彩光美。

(3)六合石子:即南京雨花石。六合,县名,今属江苏南京。县有灵岩山,山下玛瑙涧产五色文石,价格不菲。

(4)净练外绕:指洲在江中,四周环水,如被白练缠绕。净练,洁白之绢,比喻江水。

(5)攒:聚集。

(6)瑶岛:仙岛。

(7)玄:黑色。

(8)圭: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为古代帝王和诸侯举行重大仪式时所用。

(9)正青色:纯青色。古代以纯色为正色,两色相杂则为间色。

(10)小李将军:指唐代画家李昭道。李昭道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之子,李思训在开元初曾任右武卫大将军,人称“大李将军”,称其子为“小李将军”。

(11)簏:小篓子,用于放置笔墨纸砚等。

(12)诸舅:指龚仲敏、龚仲庆等。

(13)两弟:指袁宏道和袁中道。

(14)戟手:招手,打招呼。

(15)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字容卿,号春所,官至河南布政使(本文称方伯,是沿用旧名)。退休后与诸子孙唱和,指为南平(诗社名)社长。

(16)跋: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此用作动词。

(17)衰飒:衰落,颓废。

创作背景

《锦石滩》这篇文章当作于袁宗道官拜翰林承命回楚册奉,顺及探乡之时。文中所述其外大父龚大器,于1596年谢世,可知此文便不可能早于此年,而从其文气之舒缓自然,文辞之梢洁艳丽,情致之丰韵高洁,内容之饱满浑实看,也不像早期文风,当属中郎进京孤身枯寂略得宽慰之后的作品。

文学赏析

《锦石滩》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秀小品,从文后记载看实具追叙性质回忆同朋友亲人,登洲游乐的美好往事。这段文字显著特征即文彩斐然,情的深美。作者用他那枝生花妙笔,把锦石滩上的石子作了如诗一般的描绘:或洁白如玉,或红黄如玛瑙,或类雀卵,或类青走,又有宛若山水人物;石质精洁,灿若秋天晚霞,如此神的绝非俗物;而锦石洲又那样优美,外绕小河需需流滴,内有鲜花攒族盛开,恍若一派岛仙境作者偶尔点俗语一二“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巧于对比,从容其间,可谓忙中偷闲,虚实相间,达到惰之深的之美的效果,而论其结构,文章前一部分是美景铺蛰,后一部分才是文章之眼。其叙方伯公言笑如画,并记其诗取,“老怀衰,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作者为何不记其诗而记其载,其因置在借别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磊一宗道自感于英年壮怀却一身衰飘,便不禁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情味,独自细评摩,作为对现实无奈的补偿便是一种艺术美学的升华;并且,他对此有种自信,故“不可涂抹”之意实为己言耳。

上海人民出版社原社长王兴康:“如此行文,潇潇洒洒,心中所想便是笔下所书;既不讲义、理、声、色,又不讲起、承、转、合,而法度自在其中,性情已出文表。如此选材、结构、措词,遥开“五四”后现代散文的风气,而为桐城派和骈文派所不齿。”琼台师范学院中文教授邢满:“在此,袁宗道像一个聪慧的孩子,用充满童趣的目光审视着身边的景致,在不经意中发现着自然界的美。在他的眼里,锦石滩上的石子或洁白如玉,或色彩斑斓,锦石洲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袁宗道以清新流畅之笔,生动地描绘和刻画了令人神往的美丽景色。”

作者简介

袁宗道

袁宗道

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编修,太子讲官,官至右庶子。与弟袁宏道、袁中道齐名,并称“三袁”,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崇尚本色,标榜“性灵”,世称“公安派”。袁宗道于唐诗崇白居易,宋诗崇苏东坡,故称其斋为“白苏斋”。著作有《白苏斋集》。

参考资料

  • [1]袁宗道.白苏斋类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83
  • [2]于通 武文.精通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北京.华文出版社.2019.195
  • [3]夏咸淳 陈如江.历代小品文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