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念奴娇·桃叶渡》是清代词人郑板桥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南京桃叶渡的现实景色,下片转而想到历代无数被埋没的杰出女子。词人为他们的不同人生遭遇而鸣不平。全词表现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并寓含忧念现世的情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秦淮河涨水的季节,桥显得低了,杨树飘荡着枝条。绿杨带领着春风陪着燕子飞舞,带着露珠凄然离别。在轻烟细雨之中,来到了梨花开放、芳草吐绿的寒食季节。画船上歌舞音乐缭绕。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古今如桃根、桃叶色艺都佳的女子,并不在少数。月下老人偏把红丝线拴在桃叶足上,她有幸嫁给王献之,因而扬名后世,而更多的女子则湮没无闻。当年西施如果终老故乡,谁还会称道她的美貌呢?由于王献之一首《桃叶词》,而使桃叶渡江之事流传千古。

创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春,词人在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在乡试前后游览了桃叶渡,有感而发创作了《念奴娇·桃叶渡》。

文学赏析

《念奴娇·桃叶渡》是清代词人郑板桥创作的一篇怀古抒怀之作。

该词上片描写作者到桃叶渡的见闻,潺潺流淌的秦淮河与商贾云集、风花雪月的夫子庙、隐含着深邃的文化历史、看绿柳、红板,燕子等景色,凭栏观赏秦淮河中荡漾的画船、一番美丽的景象让作者流连忘返。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表达对良辰美景的喜爱之情。

该词下片首句用“究竟”二字引领,词由现实描写转而抒怀,写作者想到了古往今来的女子不在少数,桃叶如果不是有幸嫁给王献之,不可能扬名后世,西施如果没有嫁给夫差,也只能是默默无闻终老故乡,也不可能让众人称道她的美貌。该段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个人努力,更重要的也在于时机和机遇。

全词上片描写了桃叶渡的景色,下片转而借古抒怀,从现实景象萦回到古代的才子佳人,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励志干番事业、大展抱负的愿望。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怀古词。

作者简介

郑燮

郑燮(郑板桥)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燮(1693—1765),清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亦工词。尤擅写兰竹,风格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有《板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