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

李隆基(唐玄宗)

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容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改封临淄郡王。后因诛韦后有功,册立为皇太子。先天元年(712年)继位,在位四十五年。前期励精图治,先后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国运昌盛。李隆基多才艺,知音善书,工诗能文。
李涉

李涉

唐代诗人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唐宪宗时,任太子通事舍人,后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唐文宗时,召为国子博士,复以事流放南方,浪游桂林。其诗擅长七绝,语言通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存词六首。
马戴

马戴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马戴(799—869),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会昌年间进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长五律。《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崔涂

崔涂

唐末诗人

崔涂(生卒年不详),字礼山,江南人。文德(唐僖宗年号)进士。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低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高骈

高骈

唐朝后期名将、诗人

高骈(821—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世代为禁军将领。懿宗时,历官荆南节度观察使等职。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李嘉祐

李嘉祐

中唐肃、代宗两朝时期的才子

李嘉祐(约719—781),字从一,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人。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举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贬鄱阳令,历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刺史、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刺史,罢任后侨居苏州。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其“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著有《台阁集》,《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
徐夤

徐夤

唐末至五代文学家

徐夤(生卒年不详),字昭梦,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侍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著有《探龙》、《钓矶》二集,编诗四卷。
曹松

曹松

晚唐诗人

曹松(828—903),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早年栖居洪州西山,其后投奔建州刺史李频。唐昭宗天复元年(901)七十余岁中进士。曾官秘书正字。其诗多旅游题咏之作。风格颇似贾岛,取境幽深,工于炼字炼句。《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编为二卷。
武元衡

武元衡

唐代诗人、政治家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唐德宗建中四年(783)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元和二年(807)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后封临淮郡公,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813)召还,复为宰相。力主削藩,后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全唐诗》录其诗2卷。《全唐文》录其文10篇。
雍陶

雍陶

晚唐诗人

雍陶(805—?),字国钧,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寓居成都。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历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与张籍、王建、贾岛、姚合等友善。工诗,多旅游之作。有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