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旷思惟歌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徊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作品简介
《怨旷思惟歌》相传是西汉王嫱(王昭君)的写的四言诗作。此诗先写王昭君未进宫廷时渴望外面的美好世界;再写昭君久居深宫不得宠幸的凄凉彷徨;最后写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昭君远嫁为线索,紧扣“怨”字层层深入,步步点染,感人肺腑。
译文注释
译文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1)。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养育羽毛,形容(2)生光。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3)。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4)。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地翱翔。
虽得委(5)食,心有徊徨。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我独伊何,来往(6)变常。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7)。
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8)。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注释
(1)苞桑:丛生的桑树。
(2)形容:形体和容貌。
(3)曲房:皇宫内室。
(4)颉颃: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5)委:堆。
(6)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7)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8)泱泱:水深广貌。
创作背景
这首琴曲《怨旷思惟歌》被后人称为《昭君怨》,相传为西汉宫女王嫱(王昭君)远嫁匈奴后所作。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宫宫女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公元前33年,王昭君远嫁匈奴。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而王昭君忍辱负重,经历了种种艰难,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牺牲。
文学赏析
这首《怨旷思惟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开云,上游曲房。”这一部分是讲昭君初选入围、未进宫廷时期。自由翱翔在深山中,渴望蓝天之外的美好世界。开头两句“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是比兴得兼之句,勾画了塞外荒原秋深草衰的景象,先给人以苍凉、凄楚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感伤、哀怨的基调。
第二部分:“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这一部分是讲久居深宫不得宠幸。其大意是说:虽然有花容月貌,却在时光的流逝中消瘦了美丽的姿色,凌云大志和念头逐渐淹没消沉,虽然,飞出了大山,找到温暖的小巢,却让我更加凄凉彷徨。
第三部分:“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且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这一部分是讲昭君远嫁塞外、背井离乡时期。王昭君说:终于有一天可以像燕子一样轻快地远飞到塞外栖息在王庭了,青山是那样高大巍峨,黄河水也永远奔流不停。我的父亲母亲啊,离你们这么遥远,道路漫长,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只有自己默默悲伤。
关于此诗,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翩翩之燕,远集西羌”这两句。王昭君从长安远嫁匈奴,路上要经过几个月的行程。她到达匈汉边境的时间,应该是暮春时节,而不是深秋季节。所以关于“落雁”的传说是不足信的。过去的人们习惯上认为,北方的景物特征不外“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之类,因此作了一些艺术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