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经·泪溅描金袖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金字经·泪溅描金袖》是元曲作家贯云石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通过女主人公泪沾衣袖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相思之苦,塑造了一个对远人思极盼切的闺阁佳人形象。全曲用语平实,熔铸古诗文语言及形象,意蕴深远,寥寥数语就刻画出闺中少妇思念远行亲人的细腻感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泪溅描金袖(1),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2)人未归。(3),一春鱼雁(4)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5)

泪水溅在精美的描金袖上,不知道她伤心究竟是为了谁?眼前只见芳草茂盛,可是远人却久久未归。心中期盼着,但春天过去了音信还是稀少。人的形容都憔悴了,忧愁在八字眉上堆积。

注释

(1)描金袖:极为华美的服饰。描金,一作“衣衫”。

(2)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3)期:企盼,盼望。

(4)鱼雁:代指书信。

(5)八字眉:古代妇女流行的眉式,唐代仕女画中有见之。

创作背景

《金字经·泪溅描金袖》这首曲子是代言之作,托为一位闺中人怀人念远而作此曲。从曲中同情思妇的意旨看,此曲当作于贯云石辞去翰林侍读学士之后。

文学赏析

《金字经·泪溅描金袖》这支小令描绘了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第一、二句,变用李白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佳人的泪水竟然溅在“描金袖”这样精美的服饰上,禁不住使人忖度究竟为了谁。第三句脱胎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见春日的芳草萋萋,不禁动念游子,以致为之垂泪。这样一来,前谓“不知”,此处已知。然而,仅止于知之为谁,是还未能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的,于是,又进一步写其心理。“期,一春鱼雁稀。”一个“期”,虽简捷却又深细、绵长,且不说期待中已经逝去了多少时日,仅今春以来,已思之极深,然而,心上人的来信竟那样稀少。古时通信困难,此处谓“鱼雁稀”,而非“绝”,嫌其稀正是企盼殷切的真情流露,故“稀”字下得极好。“人憔悴,愁堆八字眉。”相思使人憔悴,离愁攒聚在眉头,这一“堆”字,足以发人想象其情状,既显其有形之象,又见其增聚之态,实较他字为优。“八字眉”为古代妇女一种眉式,韦应物有诗云:“宝镜休匀八字眉。”最后两句,写相思之苦。

全曲通过写少妇期待、憔悴、愁眉等,一个思妇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用语平实,化用古诗句,意蕴深远,寥寥数语刻画出少妇思念远行亲人的细腻感情。作者的一颗同情、善良的心也凸显出来。

此曲之短语长情,颇得之善于汲取、熔铸古代语言、形象之力。“芳草萋萋人未归”,既是眼前景、心中情,又是《招隐士》形象的再塑。而“一春鱼雁稀”,也沿用了汉代以来诗文中屡见的鱼腹藏信、雁足传书的形象。曲中的形象、语言虽有所本,却又出之清润、自然。

作者简介

贯云石

贯云石

元代诗人

贯云石(1286—1324),维吾尔族人。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自名小云石海涯,初号疏仙,又号酸斋、芦花道人。初袭父官,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拜翰林侍读学士。退隐后客居江南,游山玩水,诗酒唱和,优游度日。散曲、散文皆有成就,诗则豪放飘逸,有李白气象。

参考资料

  • [1]隋树森.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361-362
  • [2]素 芹.元曲三百首注释.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71
  • [3]李乡状.元曲精选读本.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