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柳》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柳在整个春天得风气之先,早早发绿;颔联借与柳相关的节令景物,继续渲染柳在春天的姿态风貌;颈联笔锋一转,写柳与人的感情的牵连;尾联紧承上联并进行引申,由写柳的悲剧色彩转而正面写人的悲剧命运。诗用齐梁体,句句围绕所咏对象,每联为一组,八句皆对,清婉绮丽,字字天成,如珠在盘,自然流转。
译文注释
译文
垂杨垂柳管芳年(1),飞絮飞花媚(2)远天。
不论是垂柳还是垂杨,都只顾自己的盛年;用它们的飞花飞絮取悦于遥遥的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3),玉蛾(4)翻雪暖风前。
像寒食后金距斗鸡,精神异常雄健;像白蝴蝶,像翻雪,飘舞在春风面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5),抛掷桥边与路边。
它们离开了江上,有的被抛在了桥畔;它们离开了河上,有的被抛在了路边。
游子魂锁青塞月(6),美人肠断翠楼烟(7)。
感伤它,塞外月夜,天涯游子神魂飞散;感伤它,雕楼春霄,家中美人痛断肠肝。
注释
(1)垂杨垂柳管芳年:因杨柳得春气之先,发绿最早,所以用“管”字,说它管住了春天。垂杨,即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2)媚:形容柳絮轻盈妖嫋。
(3)金距斗鸡寒食后:古时斗鸡,在鸡脚上套上金爪。这句既以寒食节令,暗写柳;又以斗鸡的金爪比拟柳芽。
(4)玉蛾:白蝴蝶。
(5)别离江上还河上:古人离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柳与“留”音。
(6)游子魂锁青塞月:暗用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言塞外游子,思乡情浓,对月黯然,听到一曲《折柳》,无限伤凄。
(7)美人肠断翠楼烟:用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烟,指浓绿的柳枝。
创作背景
《柳》此诗为诗人咏柳之作,当作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前后。时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又被判谪戍于云南永昌卫,行役途中,来到永昌卫附近的板桥镇,思乡之情触景而发,作此诗。
文学赏析
《柳》此诗首联两句写杨柳在整个春天的得意之场景。垂杨即垂柳,飞花即飞絮,而一经重叠使用,读者眼前仿佛出现处处垂柳成行,满天柳絮飘飞的开阔景象,而又使诗句富有委婉抒情、一唱三叹的韵致。
颔联“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是紧承首联,进一步渲染杨柳的“管芳年”和“媚远天”。诗人用“金距斗鸡”形容淡黄色柳芽,兼备柳芽的色、形、神,堪称精妙。而用“玉蛾”形容一团一团的柳絮,极形象,而在漫天大雪中飞舞,又写出了柳絮“媚远天”的气势。
以上二联写尽杨柳的绮丽风光,春风得意。颈联“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笔锋一转就写柳与人的感情的牵连了。自从《诗经·采薇》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就和人间的离别发生了瓜葛。以后联系日密,又孕生了折柳的风俗,临别折柳用以牵系行人,表示送行者恋恋不舍的情意。在这一联里“江上还河上”“桥边与路边”,又用字句重叠的手法,造成了一种咏叹抒情的风调。
尾联紧承上联并进行引申,由写柳的悲剧色彩转而正面写人的悲剧命运:“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在那“江上河上”“桥边路边”折柳分别以后,关山远隔的心爱的人必是过着凄苦的岁月了。结尾虽写人事,又紧密联系着杨柳来写,揭出咏柳题旨,堪称点睛之笔。
《柳》此诗咏柳的姿态风貌,尾联即物达情,写别离之苦。诗用齐梁体,句句围绕所咏对象,每联为一组,分写柳的姿态、时令、有关柳的典故及由柳而产生的情感。全诗八句皆对,清婉绮丽,字字天成,如珠在盘,自然流转。咏物诗起自六朝,随着齐梁宫体从宏观的吟咏山河、寄托感慨,转而注意自然界至微至细的一景一物,咏物诗开始占领诗坛,自备一路。杨慎诗学六朝,故咏物之作,栩栩如生,风流蕴藉,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诗除了首句点出是咏杨柳外,以下各句都不再出现柳字,只写与柳有关的时、景、典、情,不粘不离,得咏物真旨。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清)沈德潜,周准编,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8,第145页
- [2]宋鸣主编,元明清诗词曲九百首 合订本,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12,第218页
- [3]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378页
- [4]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1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