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明日狸渡道中》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赴徽州上任途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前四句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只有乌鸦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寞。诗人借清明时节山行道中两旁的所见所闻,暗示对死者的慰藉,反映作者背乡离井的失落,惆怅的思绪。这首诗文笔清新洒脱,句法富于变化。
译文注释
译文
洒洒沾巾(1)雨,披披侧帽(2)风。
泪水沾满纶巾,连绵不断。散乱的头发,帽子也被风吹斜了。
花燃(3)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繁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
石马(4)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
墦(6)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注释
(1)洒洒沾巾:洒洒:水淋下来的样子,这里是形容细雨飘洒。沾巾:沾湿头巾。巾,古冠之一种。以葛、缣制成,横著额上。这句暗用《后汉书》郭林宗(泰)“垫角巾”故事:郭泰在路上遇雨,头巾没有裹好,一角折在里面,当时一些人见了就仿效他,故意把头巾折一个角,号称“林宗巾”。
(2)披披侧帽:披披:散乱的样子,形容风吹。侧帽:帽子被风吹歪。这句暗用《北史》独孤信故事:独孤信风度很好,有一次打猎回得较晚,急忙驰马入城,帽子歪了也不知道。但路上人看着觉得很美,第二天都仿效他歪戴帽子。比喻行止潇洒。
(3)燃:形容山花开的红艳繁盛。
(4)石马:指坟墓前列立的石马。
(5)纸鸢 鸣:纸鸢,鹰形风筝,古代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鸣,古代风筝会发出声响。
(6)墦:坟墓。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年)被任命为徽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时值清明,途中观山行道中所见所闻,念自己于清明之际却背井离乡,惆怅之下作《清明日狸渡道中》。
文学赏析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首联写清明时节的景色。范成大用“洒洒”形容小雨,写雨细雨绵绵,用“披披”描绘微风,写风微风无定向,这是春天的气候特征,突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借用“林宗巾”、“侧帽”两个典故,描写自己顶着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微微清风行进时的情形。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颔联描写途中景色,“花燃”、“柳卧”四字写花的热烈、柳的垂垂,颇具仪态。一个“燃”、一个“卧”把暮春山花烂漫、杨柳婆娑的景色描绘得传神入化,写景色明丽而浓艳。“花燃山色里”是说山里的花红得像燃烧的火一样。借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舂来江水绿如蓝。”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颈联写墓旁徒留石马与纸鸢,更显寂寞失落。“石马”和“纸鸢”,一个哑然遁地,一个鸣叫飞天。“石马”体现肃穆,以“纸鸢”表示凭吊,以“鸣半空”反映热闹。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尾联写坟茔墓地间人散之后的情形,乌鸦飞来盘旋。“墦间人散”是说上坟的人们都回去了。“乌鸟正西东”是说:乌鸦在坟前飞东飞西,四处捡食。“乌鸟”渲染了阴沉、冷落的气氛,暗示了长眠地下之人的孤寂凄清,哀欢相映,写尽清明墓祭凄清悲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某种慨叹,令人读来不禁思绪万千。
《清明日狸渡道中》这首诗主要描写清明时节诗人在旅途中见到的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他想到今日是清明,而自己却离乡前往徽州,不能祭奠家中已逝去的亲人,因此感到深深的哀伤。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徐雪辉,单天罡著,《节日民俗事象与文学书写》,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11,第112页
- [2]邱芬编写,《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84页
- [3]黄武煜著,《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词里斩不断的乡愁》,,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04,第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