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泛流萤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渔歌子·泛流萤》是五代宋初词人孙光宪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渔家自得其乐的情怀。上片写秋夜泛舟所见所闻与所感。忽明忽灭的流萤,夜凉水冷,金波澄澈等描写,突出了水乡秋夜的特色,尤其是“万顷金波澄澈”句,将主人公舒坦自得的心情写了出来。下片写轻舟夜行的感受。水洲送香,夜空雁鸣,静谧的秋夜,烘托了主人公恬静的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流萤(1),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2),笛寥寥(3),万顷金波(4)澄澈。

水边飞动着数不清的萤火,时而闪亮,时而又熄灭。夜凉水冷的时候,东湾的水面更加空阔。浩浩的夜风里飘来稀疏的笛声,将夜的沉寂打破。月光照亮清澈的湖水,湖上荡漾着万顷金波。

杜若洲(5),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6),过松江(7),尽属侬家(8)风月。

在这长满杜若的小洲上,香草的香味十分浓烈,一声宿雁的啼叫,仿佛在报告着秋霜降临的季节。经过了雪溪,顺着松江河,水流汇入太湖,这里就是渔家的世界。

注释

(1)流萤:飞行无定的萤火虫。

(2)浩浩:犹浩荡,广大之意。

(3)寥寥:稀疏。

(4)金波:水面上流动的月光。

(5)杜若洲:长有杜若的水洲。杜若,香草。

(6)霅水:即霅溪,在浙江吴兴县,东北流入太湖。

(7)松江:即吴淞江,一名松陵江,在今江苏境内,是太湖最大的分支。

(8)侬家:自家。

文学赏析

这首词写湖州(浙江吴兴)秋夜里的太湖景色,是作者归宋以后的作品。

湖州频临太湖南端,有东西二苕水汇成的雪水通过,注入太湖,以风光秀丽、盛产鱼米而驰名。唐肃宗时高士张志和,在这里写出了著名的《渔歌子》五首,对这里的自然风物做过描写,为后人广泛传诵。这首词对太湖的风光,作了更广阔的描绘。开头两句先从所看到的湖边夜景写起:“泛流萤,明又灭。”“泛”字表明了流萤之多,萤火点点,忽明忽灭,显出了湖边的幽静。“夜凉水冷”承首句而来,暗示出已经到了深秋。“东湾阔”,是指雪水入湖处的辽阔水面。接下去从听到的、看到的两方面,对湖上夜景加以摹写:“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在萧萧的秋风里,从远处传来凄清的笛声,浩瀚的清澄湖水,在翻动着波浪。萧萧的风声,凄清的笛声,声声入耳,越显出湖边的寂静,眼前展现的是一望无垠的湖光,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画面。这时候的词人也许什么也不想,他忘却了人间的一切荣辱是非,神情萧散,沉醉在这种如画的境地里。

在下阕里,再从闻到的、听到的两方面对湖上的景物加以描写:“杜若洲,香郁烈。”这两句是从《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遣兮下女”化来。洲上的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通过夜风的阵阵传送,格外沁人心脾。他写的是实景,也许还有怀念故人的情意。他正在凝想之际,长空里传来宿雁的叫声。“霜时节”点明了时令已到深秋。他从多方面领略了湖上的风光之后,不由产生了一种豪兴,在歇拍里把它抒发出来:“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经过霅水,穿过松江,围绕太湖的大片美好风光,都是属于自家的了。至于用了一个“经”字、一个“过”字,则是为了表现渔翁行船的自由自在,一箭风快。苏轼《临皋闲题》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最后一句紧承上两句,把神州大地的一切江河湖泊统统赋予了渔翁,是对湖上风光的高度赞赏,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开阔而闲适的情怀。以及作者贪羡渔翁生活的感情流露。

作者在花间词中脂粉气是比较淡薄的,这首《渔歌子》是以写景为主,景中透情,而且写的是夜景。他从目能所见,耳能所听,鼻能所嗅几个方面,写出了湖上秋夜的优美风光,有动景、静景,有声、有色、有味,构成了气象宏伟包含万有的画面,造语雄劲,气韵深厚,词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的描写,随处闪现。在歇拍里,直抒胸怀,颇有豪气。这首词,很像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当然,出于时代和个人遭遇的不同,孙词没有能达到苏、张的高度,但从词风上看,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简介

孙光宪

孙光宪

五代至北宋大臣、文学家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出身农家,少好学。高季兴割据荆南,延揽文士,遂为掌书记,历事从诲、保融、继冲三世,累官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公元963年(乾德元年),宋军假道平湖南,力劝继冲以地降宋。入宋,为黄州刺史。工词,《花间集》和《尊前集》录其词凡八十四首,是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者。勤学聚书,好自抄写校雠。博通经史,著有《北梦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