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佝偻承蜩》该文写驼背老人讲述自己苦练捕蝉本领之事,借此喻彼,以小喻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仲尼(1)(2)楚,(3)于林中,见佝偻(4)承蜩(5)犹掇之(6)也。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8)累丸(9)二而不坠(10),则失者锱铢(11);累三而不坠(10),则失者十一(12);累五而不坠(10),犹掇之也。吾处身(13)也,(14)株拘(15);吾执臂(16)也,(14)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7)。吾不反不侧(18),不(19)万物(20)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顾(21)弟子曰:“用志不分(22),乃(23)于神,其痀偻丈人(24)(21)乎!”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注释

(1)仲尼:孔子。

(2)适:到,往楚:春秋时国名。

(3)出:行走,通过。

(4)佝偻:曲背之病,驼背的人。

(5)承蜩:粘蝉,把蝉黏住。承:《说文》:“受也”。粘取。蜩:蝉。

(6)犹掇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样(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7)有道耶:有门道么?道:办法方法规律窍门。

(8)五六月:指学习经过的时间。

(9)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累:叠起。

(10)不坠:不掉(落)下来。

(11)锱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微少的数量。

(12)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极少。

(13)处身:立定身子。

(14)若:好像。

(15)株拘:株:木桩;枸:曲木。枯树根。¹

(16)执臂:举竿的手臂。

(17)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见。唯……之知:只注意。之:助词。起宾语(蜩翼)前置的作用。

(18)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形容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响而乱动。

(19)以:因为。

(20)易:改变。

(21)谓:对……说。

(22)用志不分: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志:心思;分:分散。

(23)凝:专注,专一。

(24)丈人:古时对年老的人的尊称。

文章寓意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养成不被外界打扰的习惯,专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作者简介

庄子

庄子

战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前369—286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