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怀契上人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秋夕寄怀契上人》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知音难觅的感慨,首联以槿花之朝开暮落点出人生无常之义。进而又自喻为人中孤鹤,衬托出了诗人与怀契上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道出了“心中无一物”的佛学真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底蕴。全诗通过清幽的意象传达给读者一种清冷而又空阔的意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已见槿花(1)(2)委露(3),独悲孤鹤(4)在人群。

我早晨看见木槿的花被露打坏,孤特高洁之人独自在人群中悲伤。

真僧(5)出世(6)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戒律精严的和尚心中没有烦恼的事情,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点燃名香焚烧。

窗临绝涧(7)(8)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听见临近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水,旅客到了这座山峰也会遥望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想清晨趺坐这里诵读经书,僧人却在松柏旁赏纷纷落下的雪花。

注释

(1)槿花:木槿的花。

(2)朝:早晨。

(3)委露:被露打坏。委,弃。

(4)孤鹤: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5)真僧:戒律精严的和尚。

(6)出世:出家,脱离红尘俗世。

(7)绝涧: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涧。

(8)闻:听闻、听见。

创作背景

《秋夕寄怀契上人》此诗作于大历十年(775)左右。这并非一首泛然相寄的诗,诗人乃是因惊生悔,因悔生悟,因悟生慕,于是作此诗寄上高僧。便算一通大忏悔文。

文学赏析

《秋夕寄怀契上人》该诗首联以槿花之朝开暮落点出人生无常之义。进而又自喻为人中孤鹤,大有“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之无限感慨。一个“悲”字,也不知道他是悲自己知音难觅呢,还是悲众人沉迷生死。此时诗人顿时想起了方外好友,于是写到“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借此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感悟。只有“心无事”才是“真僧出世”。出不出世,关键在心。“静夜名香手自焚”的旨趣归于一个“自”字。要想心中无事,还须自己用功,自己承当,他人替代不得,佛祖赐不得。说到底,三世十方也不离这个“自”,众生本自具足一切清净功德,只因妄想执着,不得证得。这也是“自作自受”。要解脱,也须从这四个字入手,所谓“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若了悟自性,则能领会“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也就天然是法身般若。诵经也是看雪,看雪也是诵经,故云“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更妙的是个“独”字。道,大而无处,小而无内,所以是孤独无侣;但也处处是侣,个个亲切。

作者简介

皇甫曾

皇甫曾

唐代诗人

皇甫曾(723—785),字孝常。行十六,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天宝十二载(753)进土。大历初,宫殿中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南返,在湖州与皎然、颜真卿等联句唱和。后又官阳翟令。与兄冉齐名,俱工诗,时号“二皇甫。”《全唐诗》存诗48首,编为1卷。

参考资料

  • [1]姜子夫.禅诗精选 居士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01.第53-54页
  • [2]萧枫选编.唐诗宋词全集 第5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408页
  • [3]奥森书友会编.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 中.台海出版社.2018.01.第4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