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九月十日偶书》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李煜自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就能参透俗世,看透俗事,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阴”的景象,依然难平心绪。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1)难平。

秋季一个阴冷的夜里下起了一场冷雨,酒后惊醒怎么也挥断不了愁情。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2)竞鼓声。

看到满地的落叶黄花,听到风雨中的红叶飒飒作响。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3)犹未忘多情(4)

想要背弃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情缘。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5)却自惊。

自从双鬓斑白后,已经参透世情,心灰意冷,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

注释

(1)杳:幽深。

(2)飕飗:象声词,指风雨声。

(3)缘:佛教用语,尘缘的简称,谓心识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

(4)忘多情:忘掉世俗的情缘。

(5)安仁:潘岳,字安仁。

创作背景

《九月十日偶书》这首诗见元好问编《唐诗鼓吹》卷十。诗有“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句,典出潘岳《秋兴赋序》,潘岳时年三十二岁。如以此推断,则李煜作此诗的时间是开宝元年(968)。当时其爱子仲宣夭折,随后爱妻大周后伤心过度病亡,又加之国势日蹙,倒也与这首诗表现出的悲观厌世心境吻合。

文学赏析

《九月十日偶书》开篇写时间与情景:深秋节气,时值黄昏,天正下着雨,人是饮酒之后。此时的饮酒,显然是独饮,故酒酣之后,放下酒杯,出来转转。只身之人,看这深秋黄昏的景色,雨声淅淅,风声萧萧,周遭阴暗而寒冷,不禁打个惊颤,乍然酒醒,于是满怀的愁绪不仅没有因酒而消除,更因这秋风秋雨而“杳难平”,变得更加浓重。首联交代写作缘由,顺便道出了独自饮酒的原因,而以“感时心绪”四字点明题旨。次联写景,情调凄伤。秋来菊花黄,枫叶红胜火,这本来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致,有过多少文人骚客的歌咏,然而眼前却是菊花因风雨击打而凋落萎败,让人有“不成艳”之感,枫叶在风雨中飘落,风声混合着落叶之声,一阵一阵如鼓声催响,让人有惊时伤心之叹。这里的“黄花”与“红叶”本是鲜明颜色的映照,却被置于“风吹雨打去”的环境之中来写其败落,故而“不成艳”虽是写景,却包含了美好被摧折的无尽伤感。由此带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说是自己已经弃世绝俗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居然还会有“厌俗”之态,想来还是因为未能彻底忘情的缘故啊。生活的艰难使自己已经是早生华发,心中充满了伤感,也就不用再学潘岳为抒情而去叹发白了。后四句的议论抒情不是承上感时从正面说,而是用自责的方式从反面讲,意谓自己的修习功夫应该可以超然世外,做到处变不惊,心如止水,不再因人因事而生烦恼,却不料这秋风秋雨的黄昏竟在内心激起了如此的波澜。这种从反面说的方式也就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深度,有一种意在忘却又无法忘却的痛苦在其中。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就能参透俗世,看透俗事,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阴”的景象,依然难平心绪。开篇两句,写傍晚秋阴、酒醉乍醒,客观条件(季节气候不佳、身体状况不佳)和主观条件(感时)都令诗人心情不能平静,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三四两句,写秋日风景,“黄花”“红叶”本是秋天里最具生命力的物象了,然而在诗人眼中,单一的黄花却远远构不成绚丽的色彩,而红色的叶子在风雨之中飒飒作响,如沙场鼓声,徒增秋日的肃杀之气。“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与“自从双鬃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两句中表现了诗人“心绪难平”。回顾一下当时李煜为了超脱于皇位之争而筑室钟山读书,即位之后在北方的威压之下还是不改诗书歌舞之乐,即可了解其“背世”“厌俗态”的高雅之意;而对于丧子、亡妻痛苦的诗词咏叹,都是发生在面对北方军事威胁的背景之下,则读者于此又不难领会其“多情”背后的软弱无助。当多愁善感的词人被推上君王的位置,在弱肉强食的乱世求生存的时候,大约应该都是李煜这种悲秋的样子:满怀恐惧,满怀凄惶直至在两鬓斑白中走向毁灭。

作者简介

李煜

李煜(千古词帝)

南唐末代君主、诗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李璟第六子。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者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

参考资料

  • [1]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94
  • [2]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