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菩萨蛮·高楼直挽银河住》是清末民初词人王国维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闺怨词。上半片不是单纯写景,也包含了对同样景物在不同心情时的两种不同感受。下半片属于写景,但于景物中透出了一种物在人亡、心伤望绝的悲哀。作者王国维写景寓情,以情寄思,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高楼直挽银河(2)住,当时曾笑牵牛(3)处。今夕渡河津(4),牵牛(3)应笑人。
当年我们住的楼好拟直通银河,那时我们还笑牛郎与织女一年才见一次。今天又到了牛郎渡鹊桥的时候了,这时的牛郎应该是在笑我们了吧。
桐梢(5)垂露脚(6),梢上惊乌(7)掠。灯焰不成青,绿窗(8)纱半明。
梧桐树叶飘落下来,树上的乌鸦受惊飞掠而起。夜将过去,灯光逐渐暗淡下来,窗前也开始见到亮光了。
注释
(1)菩萨蛮: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
(2)银河:晴朗的夜晚在天空可见的那条云状光带,又名天河。
(3)牵牛:即河鼓,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
(4)河津:天河的津渡。
(5)桐梢:桐树的枝梢。
(6)露脚:露滴。
(7)惊乌:受惊的乌鸦。
(8)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室。
创作背景
丁未年七夕(1907年8月15日),王国维料理莫氏夫人丧事毕,返回北京,孤独地度过了这年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双星渡河相会的传说,使他心中又添了许多哀感。寂寞地坐在窗前,静听那桐梢滴下的泠泠清露。让他想起李义山“他生未卜此生休”的诗句,遂作《菩萨蛮·高楼直挽银河住》此词。
文学赏析
“高楼直挽银河住,当时曾笑牵牛处”暗中用了一个典故。李商隐《马嵬》诗有句曰“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那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李商隐“笑牵牛”的“笑”是“羡慕”之意。但从王国维这首词看,他用当时“曾笑牵牛”,今夕“牵牛应笑人”来做对比,这个“笑”当时嘲笑、议论之意。他说:当初我们两人成双成对的时候的时候曾议论,嘲笑织女和牵牛每年只能相见一次,可是现在看来我们错了,织女和牵牛每年一次的相见是永恒的,而我们人的成双成对却是无赏常的。
在这里,“高楼直挽银河住”其实也不是单纯写景,其中也包含了对同样景物在不同心情时的两种不同感受。在为,夜晚的星空是不断运行的,星河的变化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而“直挽银河住”则暗有使时间停止的意思:当年妻子在世时两人珍惜相聚的时间,希望星空停止运行,让时间永远停留在相聚的幸福时刻;而现在一个人独对星空不能成眠,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儿,但这种时候时间却往往流逝得特别慢。
下面就接下来记叙这一夜不能成眠的情形。梧桐树梢上滴下露水的声音是极细微的,房间里的人能够听到说明他现在很清醒,并没有睡意。而且,梧桐是秋天最早落叶的树,所以这“梧桐垂露脚”几个字的本身就流露着一种悲伤的气氛。正由于人很清醒,所以当他听到露水滴下来的声音之后马上又发现,原来是一只夜中受惊的乌鸦从树边掠过,才碰落了桐梢的露滴。而这“夜中受惊的乌鸦”,令人联想到曹操《短歌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下边两句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王国维长年出门在外,莫氏夫人在家为他侍奉父母抚养儿女,莫氏夫人死的时候,长子潜明八岁,次子高明四岁,三子贞明不到三岁。亲老子稚,空室生寒,在这种悲凉的情况下,自难免会产生“何枝可依”之感。“桐梢垂露脚,梢上惊乌掠”两句,以一个典型的细节概括了整个不眠的长夜;而结尾“灯焰不成青,绿窗纱半明”两句,则是写长夜终于将尽,灯光已经微弱,窗前也已经见亮了。“绿窗”,古人常常用于写女子居室。居室仍是以前的居定,晨曦仍像以前一样来临,可是室内的灯已经油尽灯枯,“灯焰不成青”了。这仍属于写景,但于景物中透出了一种物在人亡,心伤望绝的悲哀。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陈鸿祥.王国维年谱.齐鲁出版社.1991.166
- [2]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华书局.2002.36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