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春闺

画楼徙倚阑干,粉云吹做修鬟,璧月低悬玉弯。落花懒慢,罗衣特地春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天净沙·春闺》是元代曲作家李致远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题为“春闺”,可见这首小令描写的是闺思。女主人公夜不成寐,独自扶着楼上的栏杆走走站站,看到天上的白云被风吹成长长的髻鬟,玉石一般的月牙悬挂在天空中,地上的落花也显得无精打采、懒懒散散,觉得身上罗衣单薄不胜春寒。这里的描写透露出来的是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她是在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全曲写思念之情却不着一字,可谓含蓄蕴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画楼(2)徙倚(3)阑干,粉云(4)吹做修鬟(5)璧月(6)低悬玉弯(7)。落花懒慢(8),罗衣特地(9)春寒。

徘徊倚靠在画楼的栏杆前,天上的白云被春风吹成像修长的发髻一般,玉石似的月牙儿悬挂在天边。落花纷纷飘散,罗衣单薄,感到特别清寒。

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越调。

(2)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3)徙倚:徘徊倚靠,走走停停,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

(4)粉云:白云。

(5)修鬟:修长的环状发髻。

(6)璧月:月亮的美称,即璧玉一般的月亮。

(7)玉弯:指月牙。

(8)懒慢:懒散,形容落花散漫无力。

(9)特地:特别,格外。

创作背景

《天净沙·春闺》这是代言体作品。曲题为“春闺”,可见这首小令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在春天思念远方爱人而不得见的痛苦和哀怨。其创作具体时间未详。

文学赏析

《天净沙·春闺》此曲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首句写主人公的行动。她夜不成寐,独自一人爬上画楼,时而低头徘徊,时而倚着栏杆凝望远处,以行动来表现内心的彷徨惆怅。二、三、四句写景:白云被风吹得像一个个美丽的鬟状发髻;月亮弯弯,像璧玉一样低低地挂在天空;满地的落花看起来无精打采,懒懒散散。“璧月”“玉弯”,这两个词分别描绘月亮的色和形。最后一句意为,春意犹寒,身上的罗衣显得格外单薄。罗衣轻软的丝织品做的衣服。

《天净沙·春闺》这首闺怨曲的特点在于,写思念之情却不着一字,只在开头和结尾处巧妙暗示,可谓含蓄蕴藉。开头“徙倚栏杆”的动作透露出她内心的不平静。至于不平静的原因,作者只字不提,却吹云弄月吟花,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只用一个“寒”字映射主人公内心的孤单凄苦。中间三句写景,云淡风轻,月光融融,落英满地,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春日之夜,即使是“懒慢”的落花,也只能增添岁月的慵懒之态,完全不似风吹雨打、落红飘零的凄苦。这样的良辰美景图,本应与相爱的人一起花前月下,耳鬓厮磨,而主人公却只能“无言独上西楼”,“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王夫之《姜斋诗话》有“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之说,这首散曲正是以乐景写哀的典型体现,将主人公内心难以言说的孤单寂寞表现得更加含蓄沉郁,哀婉缠绵。

作者简介

李致远

李致远

元朝散曲作家

李致远(生卒年不详),字致远。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据元代仇远《金渊集》卷二《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以为李致远为溧阳(今属江苏省)人,当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但因穷忘忧,孤傲清高。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中《还牢末》杂剧署名李致远。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词“如玉匣昆吾”。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

参考资料

  • [1]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