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秦风·晨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等待着重新见到她朝思暮想的“君子”,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而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历来对其主旨理解多有分歧,一说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一说这是秦康公不能任用贤人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歌唱心中的思念和忧愁,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清晰而可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2)晨风(3)(4)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5)如何如何(6),忘我实多!

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山有苞栎(7)(8)六驳(9)。未见君子,忧心靡乐(10)。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山有苞(11),隰有树檖(12)。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山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内心里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注释

(1)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鴥:鸟疾飞的样子。

(3)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

(4)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5)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

(6)如何如何:如何,奈何,怎么办。

(7)苞栎: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

(8)隰:低洼湿地。

(9)六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

(10)靡乐:不快乐。

(11)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

(12)树檖:树,直立的样子。檖(suì):豆梨,又名赤罗、山梨。

创作背景

关于《秦风·晨风》的背景,历代学者尚有分歧。《毛诗序》持“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朱谋玮《诗故》持“刺弃三良说”,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秦穆公悔过说”。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为了自圆其说,他还特意举了例证说:“此与《扊扅》之歌同意,盖秦俗也。”《扊扅歌》的本事是这样的:百里奚逃亡后当上了秦相,宴席时厅堂上乐声齐奏。有个洗衣女佣说自己懂得音乐,于是操琴抚弦而奏,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后询问,方知是失散的妻子,于是夫妻团圆。朱熹用秦俗来证秦风,也颇有说服力。不过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不必泥于一说。高亨《诗经今注》云:“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也可能是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这后面两个“也可能”,说明了此诗的多义性。

文学赏析

《秦风·晨风》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第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181-182
  • [2]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2-53
  • [3]周明初等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83
  • [4]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59-261
  • [5]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 [6]李 山解读.诗经(节选).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