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夏初雨后寻愚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寂寞的心灵世界,显示出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全诗营造了宁静淡远的意境,显示了豁达乐观的心态。
译文注释
译文
悠悠(2)雨初霁(3),独绕清溪曲(4)。
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
引杖试荒泉(5),解带围新竹(6)。
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
沉吟(7)亦何事,寂寞固所欲(8)。
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
幸此息(9)营营(10),啸歌静(11)炎燠(12)。
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注释
(1)愚溪:即冉溪,在今湖南零陵。
(2)悠悠:连续不断。
(3)霁: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4)清溪曲:弯弯曲曲的清溪。
(5)试荒泉:指用手杖试探泉水的浅深。
(6)围新竹:解下衣带拴在新长的竹子上。围,缠绕在。
(7)沉吟:指深沉的叹息。
(8)固所欲:本来是自己所想要的。
(9)息:停止。
(10)营营:谋求,奔走钻营。《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毛传:“营营,往来貌。”
(11)静:清静,消除。
(12)炎燠:炎热。谢朓《出下馆》:“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
创作背景
《夏初雨后寻愚溪》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当时柳宗元在永州(治今湖南零陵)司马任上。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6)被贬为永州司马。
文学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霁是指雨后或雪后转晴。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顺着弯弯曲曲的溪岸行走。好像是在暗喻他前半生的经历,如同在绵绵的春雨之中,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终于找到“愚溪”这块“世外桃源”。第三、四句:“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写他看到荒野中的清泉,忍不住举起手中的拐杖去试探深浅;并且将自己身上的带子解下,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自己的行动。似乎是在自我表白:虽然独自一人被贬到永州,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去试探清泉的“深浅”,什么毁谤、诬陷与攻击,统统撇在了脑后;同时,还要对那些后学晚辈之类“嫩竹”,尽力给予关照与扶持。
第五、六句:“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写他以前经常为了功名利禄之类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但为了实现“利安元元”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又惧怕什么孤独与寂寞呢?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自己应该预料得到的结果。第七、八句:“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营营是谋求的意思;炎燠是指天气极热。这两句中的“幸”字和“静”字,特别耐人寻味。“幸”字是“有幸、幸运”的意思。写他“有幸”来到这里休养生息,应该大声唱着歌谣来对付特别炎热的天气。“许国不复为身谋”,要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去奋斗,肯定会付出不少的代价。跟屈原以身殉国相比,跟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被赐死于贬所的王叔文相比,自己还是非常“幸运”的人。“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呢?
“静”字可以看作全诗的“诗眼”。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柳宗元的眼中,愚溪是一个与自己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遭遇的天涯知己。他与它对话,倾诉自己的情怀和不平,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安慰;他有意识地在这人烟稀少的远僻之地,用“拐杖去试探荒泉的深浅”,扶起“倒伏的嫩竹”,“以 动求静”;他用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来对待炎热的“天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诗中所创设出来的这种宁静、淡远的意境,是由于柳宗元对世俗的淡漠;而对世俗的淡漠,来自于佛教的出世思想作用的结果。因而,他能够心无挂碍,和世俗事务暂时绝缘,本着一种超功利、超现实的心境,从自然中体会到了禅意,又以禅意去体味人生,从而达到了与自然与人生合一的闲散悠然的境界,放下争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觉得脱离了局促的社会政治樊篱,贬谪南荒对他倒是一件幸事。所以,他觉得必须高高兴兴地去面对未来,敢于大声地唱着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战。
《夏初雨后寻愚溪》,跟他同时期的许多诗文都有所不同,格外豁达、乐观,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给人一种“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他坚持了这种在困境中顽强执着的追求精神,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使得困居“南荒”的十年,成了柳宗元生命里程中崭新的拼搏时期,铸就了唐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4
- [2]尹占华解读.柳宗元集(节选)[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