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黄草》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是一首回忆作者乘船下峡情景的诗,首联写途中遭遇及所见,颔联写当时局势,颈联转而写眼前自然之景,尾联写作者的美好愿望。此等篇章出于杜甫的如椽巨笔,好像信手拈来,不甚经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黄草峡(1)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西边黄草峡水路阻隔,船不往来,赤甲山下陆路梗塞,也断行人。

秦中(3)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4)有是非(5)

秦中驿使路断,失去朝廷外置的消息,而这场蜀中的兵乱还留下可辨的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6),谁家别泪(7)湿罗衣。

万里塞北的秋风,已来吹动锦江成都水浪,内外战乱中,谁家没有离别泪水溅湿衣服。

莫愁剑阁(8)终堪据,闻道松州(9)被围(10)

先别愁剑阁内乱,它毕竟终可据守,且听说松州已被吐蕃兵所围,外患可忧。

注释

(1)黄草峡:在涪州治所(今四川涪陵)西上游四十里处,因山多黄草,故名。

(2)赤岬山:在今奉节县白帝城北,因山高大不生树木,山石赤色,故名。

(3)秦中:即关中。

(4)蜀道兵戈:蜀中战乱。兵:一作“干”。

(5)有是非:有是非争议、辩解。

(6)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

(7)别泪:离乱人的作别之泪。

(8)剑阁:唐剑门县治所,今四川剑阁县东北。

(9)松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

(10)被围:指松州被吐蕃兵围攻。

创作背景

永泰元年(765年)闰十月成都尹郭英义被兵马使崔旰攻袭,全家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剑南牙将李昌夔均举兵讨旰,蜀中大乱。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在夔州忧蜀地兵乱,未得成都来人之信息,心疑崔旰之事不解,故作《黄草》此诗。

文学赏析

诗题叫黄草,其实是一首回忆作者乘船下峡情景的诗,仅是写成后取开头的二字作题而已。七言八句,分明两条线索,交错抒写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怀。

首联写途中遭遇及所见,这一联极写船过黄草峡时所见之荒凉二。“船不归”,当是描写作者所乘的船无法靠岸停泊的情形的,表现旅途之艰难和行船的惊险,此时最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情怀。“行人稀”是作者的所见,战乱阻隔,民夫被征,沿江一带变得萧条冷落,呈现出一派乱离景象。诗刚刚开头便把读者带入了一种凄婉落魄的心境。

颔联写当时局势,解释行人稀的原因。针对诗中的史实,就内部是非来说,当时是是非不分的。杜甫对此自有评说,杜甫认为将领之间兵戈相见不应该没有是非,而应该分清是非。但是面对外部的兵戈相见,内部的稳定很重要,所以说当时的政局又不允许把内部的是非分得太清,从大局稳定角度还是不分为宜。在地方“兵戈有是非”的时候,又得不到一点点来自朝廷的信息,杜甫是极为担忧的,那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自己的旅途也有风险,个人的命运紧紧连着国家大局。

颈联转而写眼前自然之景。秋风吹锦水,寒气逼人,何况此风自万里之外而来,其肃杀寒气更加厉害。锦水悠悠,其中有多少离人泪。这万里秋风乃是造成亲人离散的根源,其实暗指战争,暗指兵戈是非。战乱则有兵役,所以造成了亲人离散。写自然之景中寓有担忧时局的情怀。两句与首联承接,用乐府笔法,设为征人思妇之薛。秋风万里,锦水生波,征人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而此时此际,闺人妇女则由于良人被驱作战,死生未卜,疑惧惊恐,挂肚牵肠,亦不免泪湿衣裳。“谁家”二字,含意灵活,犹言“几家”、“几处”,谓蜀中牵著战祸的人家甚多,随处可见。

尾联写作者的美好愿望,也是自我宽慰。敌据剑阁而拒官军,当时有消息说官军已经包围了松州的敌军,所以作者表现出了一丝轻松。作者希望战乱能够马上平息,而且作者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该联用层层迭进的手法表述诗人忧虑国事的心情,更显得焦灼急切。

《黄草》此等篇章出于杜甫的如椽巨笔,好像信手拈来,不甚经意。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