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作品简介
《发白马》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全诗五言十六句,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英姿。
译文注释
译文
将军发白马(1),旌节(2)度黄河。
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箫鼓聒(3)川岳,沧溟(4)涌涛波。
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有振瓦(5),易水无寒歌(6)。
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7)。
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扬兵猎月窟(8),转战略朝那(9)。
战争在最西部的月有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倚剑登燕然(10),边烽列嵯峨(11)。
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12)。
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13)。
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
(1)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2)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唐六典》。
(3)聒:喧扰嘈杂。
(4)沧溟:即大海。
(5)武安有振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此处形容军势之盛。
(6)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言士气高涨,歌声豪壮。《易水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7)饮流涸滹沱:极言军队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汇入子牙河,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8)扬兵猎月窟: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
(9)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10)倚剑登燕然: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外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倚剑,倚天剑的省称。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本于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11)边烽列嵯峨: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12)耕作五原多:谓边地无兵患,百姓安定,从事耕作。五原,秦九原郡,汉武帝改置五原郡。见《汉书·地理志下》。
(13)包虎戢金戈: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干戈。《礼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正义曰:虎,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制服天下之兵戈也。戢,藏兵也。戢,读jí。
创作背景
王琦注:题始于(南朝)梁费昶,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云云,太白盖拟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文学赏析
《发白马》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发白马》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选自全唐诗:卷26_54全唐诗:卷165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