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作品简介
《骂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小品文,文章讲述有个人偷了邻居老人的鸭子,浑身长出鸭毛。梦中有人告诉他,这是偷东西的惩罚,要让失主痛骂一顿才能痊愈。偷鸭人跟老人谎称另一位邻居偷了他的鸭子,老人心慈仁善,生平丢东西,从来不发脾气,偷鸭人无奈只得将实情告诉邻居,老人刚骂,偷鸭人就立马痊愈。“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恶人总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也同时劝诫受害者,对待恶人恶事要绝不姑息、纵容,零容忍,一定要检举揭发,让恶事在此处断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击恶人的恶习,让他不再危害社会、祸害人间。只有恰当的惩罚,才能让这些人醒悟、弃恶从善。全文意味深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邑(1)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2)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3)。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淄川县西的白家庄有一居民,偷吃了邻居的鸭子。到了晚上,他觉得皮肤很痒。第二天早上一看,皮肤上长出一层细细密密的鸭毛,碰一碰就疼痛。那人大为恐惧,却找不到治疗方法。晚上梦见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的惩罚。必须让丢失鸭子的人骂你,鸭毛才会脱落。”
而邻翁(4)素(5)雅量(6),生平失物,未尝征(7)于声色。某诡(8)告翁(4)曰:“鸭乃某甲(9)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10)将来。”
但是邻家那位老翁素来度量很大,平常丢失东西,从未表露在语言和脸色上。偷鸭人欺骗老翁说:“鸭子是某某人所偷。他最怕挨骂;你骂他,也可以警诫他将来不犯。”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老翁笑道:“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11)不骂。某益(12)窘(13),因(14)实告邻翁。翁乃(15)骂,其病良已(16)。异史氏曰:“甚矣,攘(17)者之可惧也:一攘(17)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18)骂行其慈者也。”
终究没有骂。那盗鸭人更加尴尬,就实话对邻居说了。老翁于是骂了他,他的病也完全好了。异史氏说:“偷窃者真该感到畏惧呀:偷一鸭就会生鸭毛!骂人者真该注意呀:骂一下就能减免盗窃罪!然而行善也有方法,那邻家老翁是靠骂人来行善的呀。
注释
(1)邑:县。这里指作者家乡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
(2)茸生:细毛丛生。葺:重重叠叠。
(3)医:医治。
(4)翁:称老年人,老头儿。
(5)素:向来。
(6)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7)征:表露,表现。
(8)诡:欺骗。
(9)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
(10)警:警告。
(11)卒:终于,到底,最后。
(12)益:更加。
(13)窘:尴尬。
(14)因:于是,就。
(15)乃:才。
(16)良已:完全痊愈。良:真的,果然。已:止,这里指病好了。
(17)攘:窃取。
(18)是以:因此。
创作背景
蒲松龄善于用幽默而犀利的笔锋对人性中贪婪、荒淫、愚昧的一面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酿造出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骂鸭》就是这样的一篇杰作。
文学赏析
《骂鸭》这篇故事富有哲理性,颇耐人寻味。某人盗烹邻翁之鸭食用后,结果浑身长出鸭毛。他梦见一神人告诉他,只有被失鸭者痛骂,才能治愈。接下来,小说写道:“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偷鸭人借嫁祸于别人,去煽动邻翁痛骂偷鸭人。但偏偏邻翁雅量不征于色。不得已,偷鸭者只好坦白交代了自己偷鸭得怪病需要被骂的事实。于是,邻翁骂之,其病才好。寥寥二百余字,却能既写出了偷鸭者的窘迫,又一波三折,富有谐谑之趣,不可谓不高明。
更值得注意的是,某人和邻翁的强烈对比。某人偷盗受到上天的惩罚,邻翁则是一个胸怀宽广的老者,某人并不能随便得到惩罚,为此还必须求助于邻翁。邻翁对这些琐事不计较,但为了帮助某人,还不得不骂他。通过这样的对比,盗鸭者的鄙卑行为与丑陋窘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写得如此一波三折,这与蒲松龄对“精而腴,简而实”叙事风尚的追求有关。蒲松龄曾熟读《左传》,对史传文约事丰的笔法心驰神往,常常有意效法,再加上多年的八股文训练养成的字斟句酌习惯,让他在炼意、删繁方面颇讲究:“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正因为蒲松龄对炼意、删繁有着自觉的追求,故而才能常常以几十字或数百字写出诸如《骂鸭》这样的一段曲折而富有哲理的故事,真正做到了“精而腴,简而实”。
骂人本是不良习气,失主骂人,本来不过解气而已,现在却能减免偷者罪罚,成了“善行”。骂人的特异功效,产生了与愿望相反的结果:痛恨遭窃而破口相骂的,反而帮了偷者的忙;不想追究的,却无意为难偷者。所以,作者不但提醒偷者应该畏惧上天的惩罚,也提醒骂人者应该慎用其“骂”。全文意味深长。
盗一鸭,天公那有若许闲工夫。盗牛马者又以何法治之?(冯镇峦《聊斋志异评》)
谁有闲气骂恶人”,此语有道气,近犯而不校光景。予谓遭横逆,读此语,觉此心湛然。(冯镇峦《聊斋志异评》)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本).长沙.岳麓书社.1988.217
- [2]夏咸淳 陈如江.历代小品文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6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