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今大丰县白驹镇)人。自幼聪明好学,1331年(至顺二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后又仕张士诚,终因张士诚疏远忠良,愤然离去。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并为撰写《江湖豪客传》收集材料。为躲避战乱,施耐庵征求好友顾逖的意见,在兴化县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水浒传》的创作。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其特点为: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亦能文。有《诚斋集》。
杨万里的诗
4300首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官江苏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积极参与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六人为清廷所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工于诗文,其诗情辞激越,笔力遒劲,具有强烈爱国情怀。作有诗文等,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杨爱,后改名柳是,又名隐,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明末为江南名妓,崇祯十四年(1641)嫁钱谦益为妾。甲申之变后,劝谦益自杀殉明,谦益不从。清初谦益死,族人争产,自缢殉之。工诗善画,世所艳传。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今人辑有《柳如是集》。
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年)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仁宗嘉庆举人,任内阁中书;宣宗道光进士,迁宗人府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等,长期困厄下僚。在京期间,加入宣南诗社。晚年辞官归里。论学强调经世致用,并据公羊学三世变易说提出进化发展观,开社会改革之风,为近代思想先驱,与同时的魏源并称“龚魏”。其诗文多讥剌时政之弊。有《定盦文集》。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存诗830余首。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出生在秣陵(今南京),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因为拥立齐明帝萧鸾有功,当上了中书侍郎。公元502年(南齐中兴二年),代齐和帝自立。博学能文,勤政爱民。长于文学,有才子之名,是“竟陵八友”之一,精通琴、棋、书、画,还能亲自动手制作、改良乐器,是个不错的调音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