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望江南·思家》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先写他在太湖之滨有田产,再以两个整齐的对句写词人故乡的早春景色,以问作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全词用回忆的方式构篇,把词人家乡初春时节最美、最富诗意的景象突出出来,写得一往情深,具有动摇人心的艺术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回首处,薄业(1)太湖(2)干(3)。半艇春洲(4)芦笋(5)绿,一楼风雨杏花寒(6)。此景放(7)谁看?
回首望处,有自己微薄的家产在太湖岸边。春洲旁挺出水面才有半艇高的嫩芦笋已经吐绿。风雨声充溢满楼,连杏花也感到刺骨的寒。这样美丽的风景,如今留给谁看?
注释
(1)薄业:微薄的家业。
(2)太湖:湖名,古称震泽、笠泽,在江苏、浙江交界处。
(3)干:水滨。
(4)洲:指水中可居住的陆地。
(5)芦笋:指芦苇的嫩芽,似笋而小。
(6)一楼风雨杏花寒:化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放:让。
创作背景
由词题可知此词是词人怀念家乡之作,词题一作“都下思家”,大概是词人在京城时所创作的,《望江南·思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文学赏析
《望江南·思家》此词一开篇词人就以自豪的口吻说起他在太湖之滨的田产,其中,“薄业”是故乡的代名词,“回首”二字则点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接着的三、四两句以整齐的对句写词人故乡的早春景色,词人在此作了纯写景的处理,如同作了两个景点的摄录、定格:前句是视觉形象,重在一个“绿”字的刻画,芦笋嫩芽初吐,绿色似有似无,着一“半”字,极其准确地表达了心理上的度量和分寸;后句是风雨过后楼中见到“杏花”,暗含一个“红”字,与绿相对,但重点写“寒”,春天乍暖还寒,仿佛杏花也感到凉意,强调杏花顶着风雨冲寒开放,同时也将自己的感情移到杏花,表达的是思乡的凄凉之寒。这种由听觉(风雨)、转到视觉(杏花)、再转到触觉(寒)的写法极为巧妙,由人及物则是词人心理感受移情于物而更见情致深切的做法。如此取景,既将家乡特有之景裁来入词,虽只有两个景点,却将其家乡太湖作了高度概括,同时又在景物的摹画中表达出浓浓的乡思乡情。而用数字入词则形成工巧婉丽的对偶,辞美意佳,极富艺术感染力,可谓清绝,使得开头的“回首”也显得有力。末句以问作结,与首句呼应,把词人的家乡写得愈美,词人的思家之情便愈见其切,如此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全词首尾连贯,言短意长,而用回忆的方式构篇则把词人家乡初春时节最美、最富诗意的景象突出出来,写得一往情深,具有动摇人心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师盛 主编.历代名词千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636
- [2]黄天骥,李恒义 选注.元明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247-248
- [3]弓保安 著.古代词粹注译.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47-348
- [4]张秉戌.元明清词.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07月第1版:118-119
- [5]马骥 评注.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245-246
- [6]王筱云,等 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16 词曲卷 2.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