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别范南伯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舻。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词人杨炎正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的上片从夜雨话别写到春江水涨,登舟启程,表达了临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下片设想别后,彼此天各一方,被无重数的乱山遮隔,相见无由,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此词融情入景,化故为新;幽畅婉曲,情思绵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1)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2),为君愁绝听鸣舻(3)

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君到南徐(4)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注释

(1)刬地:越是,越发。

(2)都不住:都系不住。

(3)听鸣舻:舻,同橹。鸣舻,划船时橹摇动所发出的声音。

(4)南徐:指江苏镇江。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

创作背景

《蝶恋花·别范南伯》此词具体创作时间未知。范南伯是辛弃疾的妻兄,杨炎正是辛弃疾的知交,他们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唱和赠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此词为作者送别范南伯赴京口之作。

文学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作者简介

杨炎正

杨炎正

宋代文学家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的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岁始登第,为宁县簿。庆元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有《西樵语业》一卷,存词三十八首。

参考资料

  • [1]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435.
  • [2]萧东海编著. 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35.
  • [3]夏承焘、唐圭璋德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3页
  • [4]喻朝刚,周航主编. 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7 注释 解说 集评[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