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龛山凯歌五首》第二首诗在这组诗中最为出色。前两句写明军将士或持短剑,或握长枪,在傍晚时分将俊寇四面包围,奋不顾身,浴血拼杀,勇歼敌人。“短剑随枪”,展示武器装备,反映军队训练有素,轻装上阵。“暮”字点明时间。在夜幕的掩护下,正好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合围”,是这次战斗的特点,表明有周密部署,要全歼敌寇。“寒风吹血着人飞”,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凸显惊心动魄的激战场面。风助军威,直杀得楼寇血肉横飞,鲜血飞溅到战士身上。“寒风”二字点明时令。靡战之时,正值隆冬,寒气凛冽,寒风刺骨,气候恶劣。“血着人飞”,以点带面,写出战斗之激烈,伤亡之众多,把敌我双方生死搏斗的场面描写得生动传神。此句表现出战士不畏严寒,不怕牺牲,英勇拼杀的昂扬气概和勇武精神。后两句用极简练的笔墨,描绘出振奋人心的图景:“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清晨,将士们凯旋时,夹道欢迎的老百姓看到的是鲜血凝成的“红冰”,一片片地冻结在战土的铁甲上,足见寒夜激战的艰苦惨烈,并从侧面表现昨夜的辉煌战果。“红”,给人以鲜明夺目的视觉感受;“冷”,给人以强烈真切的触觉感受。作者以具体的形象描绘,显示出战斗的激烈悲壮,敌人伤亡的修重,明军将士的骁勇善战。同时透露出己方也有战士流血牺牲。末句用典型细节描绘出一场激战的结果,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充分显示出作者把握事物特征的本领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在结构上,前两句写战斗,后两句写战后,以第三句的“朝”与首句的“喜”相呼应,使诗意融贯,浑然一体。全诗围绕一个“血”字,突出典型特征。鏖战之时,突出“寒风吹血”,飞溅铁衣;凯旋之际,紧扣“红冰”。无论是倭寇的“血”还是明军身上的“红冰”,都显示出抗倭将士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夺得胜利的豪情,有声有色,异常壮烈。
译文注释
译文
短剑随枪(1)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短衣随身带枪,暮夜合围,冷风夹着雪片,扑向人面。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2)冷铁衣(3)。
来朝喜看骑兵,一路凯旋,寒光照着铠甲,一片红艳。
注释
(1)短剑随枪:指战士配有长短兵器。
(2)红冰:一作“冰红”,血凝结成的冰块。
(3)铁衣: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