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

刘向

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

刘向(前77—6年),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编订整理《战国策》。又编有《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王粲

王粲

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曾受到学者蔡邕的赏识。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等60篇。多篇作品收入《文选》。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成《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扬雄

扬雄

汉朝辞赋家、思想家

扬雄(前53—18),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太中大夫。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一生悉心著述,以文章名世。曾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明人辑有《扬子云集》。
蔡琰

蔡琰(蔡文姬)

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蔡琰(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汉末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自幼多才,精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献帝兴平中,董卓兵乱后,被裹挟西迁,继而在战乱中被掳到南匈奴嫁于左贤王,生活了12年,生二子。建安七年(202),曹操将其赎回,再嫁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的作品,仅存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卓文君

卓文君

汉代才女,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人,巨商卓王孙之女,有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之称。代表作《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卓文君的诗

3首
班昭

班昭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班昭(49—120),一名姬,字惠班,班固之妹。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称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成而卒,所撰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汉和帝命班昭入东观藏书阁和马续一起续撰《汉书》。汉和帝时,班昭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邓太后临朝听政后,更受宠信。菩有《东征赋》、《女诫》等。
刘桢

刘桢

东汉名士、诗人

刘桢(179—217),字公干,东平国(今山东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年间,为曹操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后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作品集四卷、《毛诗义问》十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及断句二十六首。
徐干

徐干

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宫将文学。性恬淡,不慕荣利,以著述自娱。所著《中论》,认为“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反对当时流行的训诂章句之学。善辞赋,能诗。其《玄猿赋》《漏卮赋》《团扇赋》《桔赋》等妙绝当时,现存《中论》。另有后人所辑《徐伟长集》。
孔融

孔融

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

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代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相,故人称孔北海。自幼聪颖灵悟,胆识过人,开创“以气为主”的文风,名列“建安七子”之首。后入朝,官至太中大夫。对曹操多所非议,为操所杀。孔融的成就主要在文学上。今存有后人所辑《孔北海集》。
李延年

李延年

西汉音乐家

李延年(生卒年不详),汉代杰出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其父母兄弟皆为乐人。起初犯法,受腐刑,被拘监中。后因其妹李夫人得宠于汉武帝,故被赦,颇受宠,官协律都尉,后来被杀。擅长歌舞,善创新声,曾为《汉郊祀歌十九章》配乐,又仿张骞从西域传入的胡曲《摩诃兜勒》作新声二十八解,用于军中,称“横吹曲”。其诗今仅存这一首,载于《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

李延年的诗

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