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答刘桢》是汉魏之际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在收到刘桢写给自己《赠徐干》之后,而作的一首回赠诗。诗中作者谈及他与刘桢的分别并非很久,但却非常想念对方。他们尽管离得很近,同在邺城,但由于刘桢被拘禁,他们见面极难。表现了对好友的殷切思念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与子(1)别无几(2),所经(3)未一旬(4)。
与您分别时间还不久,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我思一何(5)笃(6),其愁如三春(7)。
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这愁绪就像多年没见一般。
虽路在咫尺(8),难涉(9)如九关(10)。
虽说(我俩)相距近在咫尺,(相见)却难如越过九重天。
陶陶(11)朱夏(12)德,草木昌且繁(13)。
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样的昌盛繁茂。
注释
(1)子:你,对刘桢的尊称。
(2)无几: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所经:经过的时间。
(4)一旬:十天。
(5)一何:多么。
(6)笃:深厚,真诚。
(7)三春:多年。三,虚指多数。春,指年,古代常以季节名代表年。《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里的「其愁如三春」所表达的意思与之相同。
(8)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9)涉:度过,越过。
(10)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11)陶陶:和暖的样子。
(12)朱夏:夏天。《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朱明为夏天的别称。
(13)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样子。
创作背景
刘桢因平视曹丕妻甄氏,被曹操判为服苦役。在服刑期间非常想念徐干,就给徐干写了《赠徐干》,以表达对徐干的思念之情。徐干读了刘祯写的赠诗后,就写了这首《答刘祯》来回赠刘祯,同样表达了对刘祯的思念之情。
文学赏析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写分别之日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这两句为后面写二人感情之深做铺垫。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我对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虽然分别没几天,但我的感觉如同分别了好多年那样漫长。此句明显套用《诗经·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诗句的意境。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这里将相距之近与相见之难对比,更加重了对友人的思念。刘桢《赠徐干》“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之句,二人处于不同的部门:刘祯因罪被拘禁,而徐干为官在西掖园,两地很近,但两人却无故不得相见,因此才有路在咫尺,难涉九关之叹。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全句说,盛阳的夏季,草木是那样的昌盛而繁茂。全诗前六句写情,结尾两句写景,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诗人与刘桢情谊之绵长,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出无限的回味和深长的意境。
《答刘桢》这首诗明白如话,无丝毫矫揉造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歌以“与子别无几”领起,以“其愁如三春”相接,极写相思之深;以“虽路在咫尺”与“难涉如九关”相对比,续写相见之难。在相别与难见的内心情感矛盾冲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
《答刘桢》全诗只有八句,四十个字,从其所表达的形象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中,可见诗人之功力。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李明忠主编.《潍坊诗词》:齐鲁书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2-3页
- [2]唐满先编注.《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12:第272页
- [3]吴云主编.《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293页
- [4]吴云,冀宇选注.《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01:第145-146页
- [5]韩格平著.《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349页
- [6]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3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