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赵威后问齐使》出自《战国策·齐策》,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本文通过赵威后的连续七问,都是围绕一个“民”字,表现了这位女政治家治国应该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进步思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齐王(1)使使者问赵威后(2)。书未(3),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4)?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

使者不(5),曰:“臣奉使使威后(6),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曰:“不然,(7)无岁,何以有民?(7)无民,何以有君?故有(8),舍本而问末者耶?”

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9)钟离子(10),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11),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12),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13)也?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叶阳子(14)无恙乎?是其为人,哀(15)寡,(16)(17)(18)困穷,补不足。是助王(19)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北宫之女婴儿子(20)无恙耶?(21)(22)(23),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24)胡为至今不朝也(25)

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26)乎?

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

於陵子仲(27)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28)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注释

(1)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

(2)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

(3)发:启封。

(4)岁亦无恙耶:收成还好吧?岁,收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5)说:通“悦”。

(6)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

(7)苟:假如。

(8)故有:一说“故有问”。

(9)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10)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11)有粮者亦食: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12)有衣者亦衣:衣(yì),拿衣服给人穿。

(13)不业: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业。

(14)叶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

(15)鳏:老而无妻。

(16)恤:抚恤。

(17)独:老而无子。

(18)振:通“赈”,救济。

(19)息:繁育。

(20)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21)彻:通“撤”,除去。

(22)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

(23)瑱:一种玉制的耳饰。

(24)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25)胡为至今不朝也: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封婴儿子为命妇,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

(26)子万民:以万民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

(27)於陵子仲:齐国的隐士。於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28)索:求。

创作背景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赵威后问齐使》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地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文学赏析

《赵威后问齐使》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实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接下来威后问道:“帮助君王抚养百姓的至贤至德的钟离子为什么没有被任用,没有成就功业呢?帮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叶阳子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带动百姓奉行孝道的婴儿子为什么得不到封号呢?”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有德之人,故以“无恙乎”热情发问。弦外之音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与对贤士孝女的关爱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贤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无益于国的於陵子的愤恨,她问道:“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对比和连续发问表现了赵威后豪爽坦率的个性。

全文围定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引而不发,凭空制造出峭拔、险绝的独特气势。文章开头便以“今年的收成还好吗7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三个问句,“斗问三语,如空陨石”(金圣叹语),剑拔弩张,形成尖峭的文势,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当齐使对赵威后的问话表示不满时,赵威后并末一如常态以一般陈述句作解释。而是寓答案于反问句中。进一步助长壁立千仞的奇绝之势。赵威后的“进而问之”,复将文章向深处推进一层。对于齐国三位贤才与有德之士,威后以三“无恙耶”发问,体现了她对士人的作用、价值的清醒认识。对于於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询,明显表现出对“率民出于无用”的隐士的深恶痛绝。文章就在这种率直而尖锐的追问中戛然而止。文势却在循环往复的发问中蓄得十足,驻足不住,直冲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综观《赵威后问齐使》全文,虽以问构篇,却又显得常中有变。一是问句有一般问句与反问句的变化,二是句式编排上有排比问句与零散问句的变化。排比问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波澜壮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文章在这类整齐的句式中回环相生,气韵又在前后几组问句中层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整齐之中,又穿插以参差错落的零散问句,点染以灵动变幻的一般陈述句;同时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时出变异句式。这些使得文章整齐与参差交错,力量与韵致并生,为文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

先秦时期身份不明或尚未了解姓名作者的统称。

参考资料

  • [1]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 [2]沈抱一,沙驾涛,杨怀平.古文观止全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