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

孟津官舍,寄钦若、钦用昆仲并长安故人。

流年春梦过,记书剑,入西州。对得意江山,十千沽酒,著处欢游。兴亡事,天也老,尽消沉、不尽古今愁。落日霸陵原上,野烟凝碧池头。

风声习气想风流。终拟觅菟裘。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马,腾踏清秋。黄尘道,何时了,料故人、应也怪迟留。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概述了词人半生的思想发展过程,表现出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词中讲到词人早年仗文武之才,“漫思为世用”,但看到金末社会衰败的景象而意志消沉,决定归隐终世,最后又衰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能尽展其志,表现了词人面对黑暗现实而产生的隐与仕的矛盾心情。全词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意境壮阔而又悲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孟津官舍,寄钦若、钦用昆仲并长安故人。

在孟津的官舍,写给李献卿、李献甫兄弟以及长安的朋友。

流年(1)春梦(2)过,记书剑(3),入西州(4)。对得意江山(5)十千沽酒(6)著处(7)欢游。兴亡事,天也老(8)尽消沉、不尽古今愁(9)落日霸陵原上(10)野烟凝碧池头(11)

光阴就像春天梦一样很快流逝,还记得年少时身怀抱负,去长安考取功名。面对着壮美江山,饮酒作乐,到处游玩。国家兴亡的事,上天也会为此事衰老,都是让人忧心。霸陵原上、凝碧池头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

风声习气想风流(12)。终拟觅菟裘(13)。待射虎南山(14),短衣匹马,腾踏(15)清秋。黄尘道(16),何时了,料故人、应也怪迟留。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17)

纵然是想放逸快活的生活,终究会是老去。纵然老去也要重振勇气,建功立业,实现心中的抱负。仕途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料想老朋友们也责怪在仕途上逗留。想问飞过秋天的大雁,王粲有几次登楼。

注释

(1)流年:光阴,年华。

(2)春梦:春天作的梦。因春天好(hào)睡,梦境容易忘失,故以春梦比喻短促易逝的事。

(3)书剑:书、剑为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因以指文人生涯。

(4)西州:指当时名城长安。

(5)得意江山:使人快意的壮美江山。

(6)十千沽酒:指买的好酒。语自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句。此代指在长安仗剑游侠,裘马轻狂的生活。

(7)著处:随处,到处。

(8)天也老: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句。

(9)尽消沉、不尽古今愁:此句化用李白《将进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句。

(10)落日霸陵原上:此句化用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意境。霸陵原,在陕西西安东,因汉文帝陵墓在此,故称。

(11)野烟凝碧池头:此句化用王维《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诗意境。凝碧池,唐代禁苑池名,在洛阳西内苑。

(12)风流:放逸,风雅。

(13)菟裘: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东楼德镇。后世称封建士大夫年老退隐的处所为菟裘。

(14)射虎南山:用李广事。

(15)腾踏:飞腾。

(16)黄尘道:指仕途。

(17)王粲登楼:东汉末年王粲避祸荆州依附刘表,却不受重用,作《登楼赋》抒抑郁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三月,词人入汴京应试而登进士第,但没就选而回嵩山居处。同年春与李献能游孟津,《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该词便是在游孟津时所作。

文学赏析

上片追忆过去,感慨如今。年少时踌躇满志,随处欢游,而今故土沦丧,忧愁萦怀。起笔抒发对于岁月光阴的感叹。“记书剑”二句,说词人少年时就已身怀文武全才,入西州径取功名。面对着使人快意的壮美山河,元好问也曾经过着仗剑游侠,裘马轻狂,挥金如土的生活。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到了国家兴亡事,作者的语气立刻变得沉郁和凝重了。“兴亡事,天也老,尽消沉、不尽古今愁”句,抒发词人对国事的忧心。接下来的两句对子,霸陵原和凝碧池都从古人诗意里来,可谓虚景。而词人眼前曾经的“得意江山”也已经不复“得意”,到这时,抒情到了一个高潮,这样的高潮,需要沉默来解释,于是节拍戛然而止,也可以叫做歇拍。在思想或者情感需要停顿转换的时候,这个对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描写的意境,又是这样鲜明生动。且在手法上以虚寓实,形象地描绘了金末社会的衰败景象,这也正是词人的思想由积极用世变为消极避世的原因。

下片援引古人,抒发怀抱,欲追步前贤,归隐山林,射虎南山,远避尘俗。感慨为功名而四处奔走的碌碌岁月。风流是封建士人向往的境界,风雅时尚,文采精神,对于风流人生的追逐似乎已经成为读书人情不自禁的系念,然而梦终归要醒,青春总是要匆匆了结。词人萌发了这样的念头,但毕竟当时在壮年,所以幻想着退隐后风流慷慨的生活情景。“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马,腾踏清秋”便是抒发这样的情怀。词人一直就想过简单自然的隐居生活,并不一定是一种对于现实的逃避。本性喜欢和“道相合而意相得”的朋友们游览山川,饮酒高论而已。古人的读书做官与读书山林一样对词人产生影响,所以词人自身也充满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接着词人问自己“黄尘道,何时了”,语气疲累,倦怠。结句又回到创作本意上来,是对题解的一个照应。故人分手时长,当然想念彼此,应该是怪自己常常留滞不前的吧。“只问寒沙过雁”言岁月迁延的沧桑,“几番王粲登楼”则是在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慨了。词人也和当年的王粲一样,有了进退危惧的心理。所以有沉雄郁结之态。“几番”更见其屡经挫折,壮怀难伸。

《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全词用语豪迈劲健,抒情沉郁深切。用典自然,化用前人词句也很妥帖,尤其“落日”两句,生动地再现金末社会风貌,表达含蓄凝练,言约意丰。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 [1]姚奠中主编.《元好问词评析》.商务印书馆.2016.10.第51-53页
  • [2]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313-316页
  • [3](元)元好问著;王树林选注.《元好问》.大连出版社.1998.03.第45-47页
  • [4](金)元好问撰;赵永源校注.《遗山乐府校注》.凤凰出版社.2006.05.第65-69页
  • [5]陈忻,谢真元编著.《中国古代豪放词曲评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0.第259-261页
  • [6]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4》.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07.第174-175页